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转型贫困视角下的深度贫困问题研究——以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n Extreme Pov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onal Poverty:Taking the Extreme Poverty Vill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s Examples
  • 作者:邢成举 ; 李小云 ; 张世勇
  • 英文作者:Xing Chengju;Li Xiaoyun;Zhang Shiyong;
  • 关键词:转型贫困 ; 深度贫困 ; 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 ; 精准扶贫
  • 英文关键词:transitional poverty;;extreme poverty;;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of extreme poverty;;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 中文刊名:MZYJ
  • 英文刊名:Ethno-National Studies
  •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民族研究
  • 年:2019
  • 期:No.238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结构性贫困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SH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ZYJ201902008
  • 页数:14
  • CN:02
  • ISSN:11-1217/C
  • 分类号:55-66+143-144
摘要
有效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前提是系统认知和深刻把握深度贫困的核心致贫机制与贫困内涵。基于相关研究和对深度贫困村的实地调查,本文提出了转型贫困的概念,因经济社会转型困境引发的贫困即为转型贫困。转型贫困是理解深度贫困的重要视角,转型贫困意味着深度贫困具有动态性、结构转型性和相对长期性的特征。实地调查发现,转型贫困至少表现为生计结构、消费结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转型困境所引发的贫困问题。转型贫困的本质是深度贫困村的经济社会转型无法与现代性的市场伦理与商业伦理进行有效衔接。转型贫困要求我们要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规划,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创新,以文化扶贫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以公共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全面转型,加大深度贫困村贫困问题综合治理力度。总体上看,推进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并实现转型发展是实现深度贫困村贫困治理的关键路径。
        The premise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xtreme poverty is the systematic cognition and deeply grasping of the core mechanism that leads to extreme poverty and poverty connotation of extreme poverty.Based upon relevant researches and field survey of extreme poverty villag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ransitional poverty,caused b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Transitional poverty,which means that extreme pover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s,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elatively long-term,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extreme poverty.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it is discovered that transitional pover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lemma of transformation in livelihood structure,consumption structure,cultural struc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In essence,transitional poverty means that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extreme poverty villages cannot help establish a link between the market ethics and commercial eth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on poverty,we need to formulate mor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plan and fine-tuning innovative work,to promote the marketization degree of the labor force through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to take mor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improv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o produce better public services to promot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extreme poverty areas.In general,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instruction and achieving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path to help extreme poverty areas.
引文
(1)参见《2017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情况》,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8/15/content_5313944.htm。
    (2)段晓光:《中国转型时期贫困发生的特点》,《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3)参见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刘小珉:《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基于CHES2011数据的分析》,《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傅帅雄:《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思考——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郑有贵:《深度贫困地区为何脱贫难——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障碍》,《人民论坛》2018年第32期;本刊编辑部:《习近平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三点意见》,《理论与当代》2017年第10期。
    (4)参见田先红:《家计模式、贫困性质与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S乡的扶贫开发经验》,《求索》2018年第1期。
    (5)参见李小云、高明:《现代性与亚文化:深度性贫困少数民族群体消费与贫困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6)参见李小云:《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4期。
    (7)参见E.Delamonica,Transformational Growth and Povert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for Inter-Country and Inter-Temporal Comparisons of Poverty Incidence,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Vol.11,No.2,2016。
    (8)参见D.Belshaw,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Taking Income Generation Seriously in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Transformation,Vol.22,No.2,2005。
    (9)参见魏众:《中国转型时期的贫困变动分析》,《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
    (10)参见张茂林、程玉申:《社会转型时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测度》,《人口研究》1996年第3期。
    (11)参见朱玲:《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中国扶贫论文精粹》,中国扶贫基金会,2001。
    (12)参见段晓光:《中国转型时期贫困发生的特点》,《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13)参见王义祥:《俄罗斯转型时期的贫困化问题》,《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3期。
    (14)参见丁和生:《在转型中走出贫困——对安徽省一个贫困乡镇的个案研究》,《学术界》2008年第3期。
    (15)参见吴缚龙:《转型的贫困:转型城市的贫困问题》,《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北京大学北京论坛办公室,2006。
    (16)参见刘玉海:《中国减贫新挑战:转型性相对贫困》,《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14日。
    (17)参见邢成举、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7期。
    (18)参见左停、赵梦媛、金菁:《突破能力瓶颈和环境约束:深度贫困地区减贫路径探析——以中国“四省藏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19)参见张继焦、刘佳丽:《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及其转型——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0)参见牛胜强:《多维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境及战略路径选择》,《理论月刊》2017年第12期。
    (21)参见郑宇:《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结构转型与社会约束》,《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
    (22)参见王卫民:《论特困少数民族人口的特征及反贫困政策的优化——对云南调查的几点分析》,《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23)参见夏柱智、贺雪峰:《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24)参见郑红娥、童星:《新贫困视域下乡村转型的困厄与重构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25)参见马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
    (26)参见刘小珉:《一个苗族深度贫困村的贫困成因及扶贫对策——基于非经济因素的视角》,《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27)参见王建民:《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主体性讨论为核心》,《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
    (28)参见李辉:《基于Logistic模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分析》,《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
    (29)参见于青:《观念扶贫:贫困地区扶贫理念的转型与重构》,《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30)参见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云南两大贫困县的调研》,《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2期。
    (31)参见陈怀川、甘文秀:《论传统文化转型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
    (32)参见王国洪:《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对有效减缓贫困的实证研究》,《民族研究》2016年第5期。
    (33)参见李小云:《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贵阳日报》2017年8月9日。
    (34)参见谭贤楚:《民族山区转型农村的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基于恩施州的实证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35)参见李小云:《脱贫摘帽重在不返贫》,《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36)参见邢成举:《结构性贫困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及其破解——基于豫西元村的研究》,《中州学刊》2017年第2期。
    (37)参见邢成举、李小云:《超越结构与行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经验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1期。
    (38)⑧ 参见李小云、徐进、于乐荣:《中国减贫四十年: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的尝试性解释》,《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6期。
    (39)参见章国卿:《贫困、贫困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型——对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学思考》,《唯实》1998年第4期。
    (40)参见刘小珉:《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
    (41)参见陈会方、朱平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特征与治理转型》,《学术论坛》2016年第9期。
    (42)参见彭莫、张兆函、莫扬:《宁夏西海固回族扶贫搬迁移民的生存适应》,《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43)参见贺海波:《贫困文化与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基于贵州望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村寨的实证调查》,《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44)参见王三秀:《贫困治理转型与农村文化教育救助功能重塑》,《探索》2014年第3期。
    (45)参见方清云:《贫困文化理论对文化扶贫的启示及对策建议》,《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
    (46)参见张润君、张锐:《社会治理视角下西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西北师大学报》2018年第6期。
    (47)参见周恩宇:《道路研究的人类学框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48)参见马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
    (49)参见朱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事务治理——以国家治理能力为分析视角》,《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50)参见朱玲:《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管理世界》1998年第6期。
    (51)参见贾霄锋:《转型加速时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结构性贫困研究述论》,《民族学刊》2015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