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石俑族属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Exploration on the Ethnicity of the Stone Figurines Excavated from the Tang Tombs at Huanghe Road, Chaoyang,Liaoning Province
  • 作者:霍巍 ; 赵其旺
  • 英文作者:Huo Wei;Zhao Qiwang;
  • 关键词:石俑 ; 粟特人 ; 突厥石人 ; 族属 ; 营州
  • 中文刊名:SHZ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Front
  • 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01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战线
  • 年:2019
  • 期:No.288
  • 语种:中文;
  • 页:SHZX201906015
  • 页数:9
  • CN:06
  • ISSN:22-1002/C
  • 分类号:154-162
摘要
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出土一对石俑,发式、五官面貌、服饰、手持之物等皆较为特殊且刻划精细,应是要塑造胡人或北方游牧民族。关于其族属,学者多认为乃靺鞨人。唐代这些特征并非靺鞨人所特有,而塑造粟特人时则多用之。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石俑服饰、辫发方式、面貌、驾鹰、持挝等特征,对比唐代胡人俑、唐墓壁画胡人形象、入华粟特人墓石葬具图像以及石俑,结合西安唐杨思勗墓成对石侍俑、突厥草原石人等相关文物资料,指出其应为粟特人形象。文章亦对朝阳(唐代营州)出土粟特人石俑的历史背景进行总结。此地作为东北重镇,处于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商业意义,十六国时期即通过草原丝路与西方贸易往来。营州在初唐开始大量迁入粟特人,开元、天宝年间,则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粟特胡人聚集区。在此背景之下,方出土与粟特人葬俗及形象相关的石俑。
        
引文
① 杨瑾:《从出土文物看唐代的胡人女性形象》,载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第5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孙机:《唐代的俑》,载《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修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
    ② 《旧唐书》卷45《舆服志》。
    ③ 辛明伟、李振奇:《河北南和唐代郭祥墓》,《文物》1993年第6期。
    ④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第8期。彩图采自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华》,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66、167页。
    (1)姜念思:《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出土靺鞨石俑考》,《考古》2005年第10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唐长安城郊隋唐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77-78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偃师杏园唐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图采自洛阳文物管理局:《洛阳陶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237页。
    (4)山西大学文博学院等:《山西襄垣唐代浩氏家族墓》,《文物》2004年第10期。此胡俑亦行叉手礼,与黄河路石女俑同。浩宽墓出土两件胡俑,另一件为深目高鼻多髯持物俑,两件胡俑高度相同,应为一对。山西隋唐墓中成对胡人俑葬俗,可能影响朝阳地区。朝阳唐墓出土部分陶俑种类,造型及制作工艺与山西唐墓出土陶俑存在相似之处,如骑载货骆驼胡商俑。沿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此处或曾受山西影响。关于朝阳唐墓可参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朝阳唐墓陶俑类别主要受河北、山东地区影响,参见齐东方:《隋唐环岛文化的形成和展开——以朝阳隋唐墓研究为中心》,载王小甫主编:《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5)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图采自乾陵博物馆:《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75、76页。
    (6)大西北遗珍编委会:《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图99。
    (7)关于胡人俑眼睛的塑造特征参见葛承雍:《胡人的眼睛:唐诗与唐俑互证的艺术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2期。
    (8)赵其旺:《魏晋南北朝隋唐服饰中的西方文化因素》,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51-59页。
    (9)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载《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7页。
    (1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太原隋虞弘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65、67页。《虞弘墓志》记:“公讳弘,字莫潘,鱼国尉纥驎城人也……大象末(581年),左丞相府,迁领并、代、介三州乡团,检校萨保府……”虞弘任职检校萨保府,曾出使波斯、吐谷浑、月氏等地。墓志及石椁图像都显现出虞弘与粟特关系密切,应即为粟特人。
    (11)葛承雍:《祅教圣火艺术的新发现——隋代安备墓文物初探》,《美术研究》2009年第3期;葛承雍:《隋安备墓新出石刻图像的粟特艺术》,《艺术史研究》第12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毛阳光:《洛阳新出隋〈安备墓志〉考释》,《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
    (12)德凯琳、黎北岚:《巴黎吉美博物馆展围屏石榻上刻绘的宴饮和宗教题材》,施纯琳译,载张庆捷等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
    (13)简报及石俑、石棺床研究参见天水市博物馆:《天水市发现隋唐屏风石棺床墓》,《考古》1992年第1期;林健:《甘肃出土的隋唐胡人俑》,《文物》2009年第1期;李宁民:《天水出土屏风石棺床再探讨》,《中原文物》2013年第3期;李宁民:《天水出土屏风式石棺床的修复及研究》,载荣新江、罗丰主编:《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14)黄明兰:《洛阳北魏景陵位置的确定和静陵位置推测》,《文物》1978年第7期;石松日奈子:《中国古代石雕论——石兽、石人与石佛》,杨效俊译,《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6期。
    (15)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济南隋代吕道贵兄弟墓》,《文物》2005年第1期。
    (16)关于草原石人研究参见王博、祁小山:《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前二图采自孙机:《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修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281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等编:《天山古道东西风——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特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17)图参见马尔夏克:《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毛铭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年,第54页;葛乐耐:《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毛铭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年,书前彩页。
    (1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昭陵博物馆:《2002年度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6期。
    (19)张建林:《腰刀与发辫——唐陵陵园石刻蕃酋像中的突厥人形象》,载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第4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
    (20)陈凌:《突厥汗国与欧亚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9-81页。
    (21)王博、祁小山:《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页。
    (22)采自荣新江:《Miho美术馆粟特石棺屏风的图像及其组合》,载《艺术史研究》第4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书后图版二。
    (2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周安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31、35页。
    (24)荣新江:《粟特与突厥——粟特石棺图像的新印证》,载《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25)《通典》卷193《边防典九·康居》。
    (2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北周史君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110页。
    (27)《全唐诗》卷419。
    (28)关于唐代胡人狩猎俑,可参见葛承雍:《唐代狩猎俑中的胡人猎师形象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6期。
    (29)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金乡县主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彩版78。
    (30)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陕西省考古研究编:《唐懿德太子墓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31)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唐五代卷》,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77页。
    (32)线图采自孙机:《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47页。
    (33)齐东方、申秦雁主编:《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73页。
    (34)张广达:《唐代的豹猎——文化传播的一个实例》,载《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文中搜集了文献中有关西方进贡猎豹之记载及唐代猎豹相关的出土文物。
    (35)任江:《初论西安唐墓出土的粟特人胡俑》,《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5期。
    (3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6期。
    (37)笔者颇怀疑,此墓为入华粟特人墓,然未出土墓志,无明确墓主信息,在此存其疑。
    (38)黎瑶渤:《辽宁北票县西官子北燕冯素弗墓》,《文物》1973年第3期;辽宁省博物馆编:《北燕冯素弗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
    (39)高伟、翟晓兰:《从“鸭形玻璃注”看北燕时期中西交流》,《文博》2009年第5期。
    (40)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37页。
    (41)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李家营子出土金银器》,《考古》1978年第2期;齐东方:《李家营子出土的粟特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42)荣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载《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43)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94页。
    (44)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八条》,载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11,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135页。
    (45)《旧唐书》卷185下《宋庆礼传》。参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2页。
    (46)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宗教信仰及其叛乱基础》,载《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47)《安禄山事迹》卷上记:“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页。
    (48)《安禄山事迹》卷上原注云:“史思明,营州杂种胡也,本名‘窣干’,玄宗改为‘思明’。瘦小,少髭须,深目鸢肩,性刚急。与禄山同乡,生较禄山先一日。”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页。
    (49)《全唐文》卷342。
    (50)荣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载《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51)荣新江:《从聚落到乡里——敦煌等地胡人集团的社会变迁》,载《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