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苏分裂与中日两党反修“同盟”——1960—1965年中共与东亚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之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ino-Soviet Split and Anti-Revisionist Allia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Communist Parties:On the Inter-Par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ast Asian Communist Parties,1960—1965
  • 作者:李丹
  • 英文作者:LI Dan-hui;
  • 关键词:中苏分裂 ; 中国共产党 ; 日本共产党 ; 苏联共产党 ; 党际关系
  • 英文关键词:Sino-Soviet Split;;Chinese Communist Party;;Japanese Communist Party;;Soviet Communist Party;;inter-party relationship
  • 中文刊名:HD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1;No.262
  • 语种:中文;
  • 页:HDSD201902007
  • 页数:25
  • CN:02
  • ISSN:31-1010/C
  • 分类号:73-96+190
摘要
1960年代初中期,在中苏两党分裂的过程中,中共能够在一个阶段中争取到宫本显治领导的日共积极主动地站到自己一边,同中日两党拥有共同的反帝反修目标、共同的利益,以及日共与苏共在路线纲领上的分歧、苏共对日共内部事务的干涉密切相关。在1960—1963年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阶段,中日两党首次密切配合,抵制"三国条约"。其后,日共在国际共运意识形态大论战中支持中共的态度进一步明朗化。1964年中苏两党分裂成为定局,毛泽东调整中国的外交战略,扩大反美统一战线,建立反修统一战线。中日两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相互支持,关系进入到最佳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反修同盟的关系。1965年在新执政的苏共领导集团暂未调整其对日共的方针时,中日两党以共同抵制莫斯科三月会议的姿态,揭开新一年对苏斗争的序幕。不过,日共对独立自主立场的坚持,以及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即将来临,预示了中日两党关系走向疏离的前景,几个因素开始影响两党日后对亲近还是疏远的选择。在中苏分裂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党的诉求逻辑实际存在差异,而影响两党关系的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国际共运党际关系结构失衡的问题。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60 s,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and Moscow deteriorated,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endeavored to win over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JCP)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Kenji Miyamoto. At the time,the JCP had similar goals and interests as the CCP in taking an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revisionist stance,disagree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SCP) and resisting Moscow's interference in its internal affairs. As the discords between the CCP and the SCP came to the open between 1960 and 1963,for the first time the JCP coordinated closely with the CCP in boycotting a "tripartite agreement ". Afterwards, in the great pole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the JCP further clarified its attitude in supporting the CCP. By 1964 the Sino-Soviet Split became beyond salvage. MAO Ze-dong readjusted China's foreign policy accordingly for the sake of broadening the anti-American united front and constructing an anti-Soviet united front. The CCP and the JCP supported each other politically and organizationally,advancing their cooperation significantly. In1965,before the new Soviet leadership was able to readjust its approach toward the JCP,the CCP and the JPC joined their efforts together in boycotting the March Conference in Moscow,thus initiating a new round of antiSoviet struggles for the year. Yet,whereas the JCP was determined to maintain independence,the "Cultural Revolution"loomed large in China,both of which,aside from other factors,cast a shadow over the CCP-JCP relationship and affected the two parties' decisions about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In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Sino-Soviet Split,the CCP and the JCP were cooperating but actually pursuing different aspirations. In the final analysis,the CCP-JCP relationship could not ultimately escape the fact that inter-party rel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lacked a solid and stable pivot.
引文
(1)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中国共产党简称为“中共”,苏联共产党简称为“苏共”,日本共产党简称为“日共”等。
    (2)这里使用主导权(dominant position)一词,是为了区别于西方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经常使用的领导权(leadership)这一概念。主导权与领导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西方学者一般强调的是中苏两党之间的权力斗争,而笔者的关注点则在于中苏双方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路线和方向的把握。
    (3)《毛泽东在转发黑龙江省委传达北戴河会议精神报告上的批语(1960年9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81—282页;《陈毅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1-31-164,第203、 204、 212页;《第六次全国外事会议传达要点(1963年2月)》,长春市档案馆,1/1-16/53,第24页。关于毛泽东内政外交政策变化的考察,详见李丹慧:《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史学集刊》2006年第6期。
    (4)对此问题的考察,详见李丹慧:《毛泽东的安全战略思路及其转变1964—65》,《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6月号;李丹慧:《1964年:中苏关系与毛泽东外患内忧思路的转变》,栾景河主编:《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57—574页。
    (5)卫林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1945—198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319页;《赫鲁晓夫致哥穆尔卡函:蒙古希望加入华沙条约组织(1963年7月10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10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第119—120页。
    (6)《毛泽东同袴田里见谈话记录(1963年1月6日)》,《毛泽东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记录(1964年1月5日)》,《毛泽东同日共代表团第二次谈话记录(1964年4月10日)》。笔者自存材料,全文同。
    (7)中日两国有关1950—1970年代中苏两党走向分裂时期日共与中共和苏共关系问题的研究,就资料而言可分为几类:其一,中国国内已翻译出版或发表的有关日共的档案文献资料。见《人民日报》1950—1970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编:《各国共产党文选》(内部资料);1958年9月创刊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办的《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日本共产党党史资料委员会编:《共产国际关于日本问题方针、决议集》,林放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日]宫本显治:《我们党的道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日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复信》,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关于苏共及其领导下的机关团体对我国民主运动和我们党的干涉和破坏活动(日共〈赤旗报〉无署名文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日本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主要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亚洲二组编译:《日本共产党(左派)文件集》(内部资料)1—3集,1975年—1976年;[日]袴田里见:《我的战后经历》,周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日]不破哲三:《科学社会主义》,刘丕坤、张碧清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日]上田耕一郎:《现代日本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陈殿栋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国外社会主义问题教学组编:《战后日本社会主义理论资料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年,等等。其二,日本国内出版的相关档案文献资料。主要见[日]不破哲三:《对日本共产党的干涉和分裂实录——来自苏共的秘密文件》(上、下),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93年;[日]不破哲三:《干涉与阴谋:日本共产党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摘自苏联共产党秘密文件》,东京:光阳印刷株式会社,1997年,等等。其三,俄国解密档案文件。其四,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文件。其五,另有外交史类图书可供参考,这里不列举。就研究而言,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的《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段元培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系笔者目前所见较为详细梳理日本共产党历史,包括日共与中苏两国共产党关系演变历程的著作。不过该书的史料价值优于研究价值。日本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宇都宫大学副教授松村史纪撰写的文章:《强制与自主之间:围绕日共武装斗争方针的东方阵营内部关系(1949—1955)》。该文为提交2018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即将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中译发表。中国国内近年来对日共研究的基本状况,可参见谢忠强:《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日本共产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5期;叶伟敏:《既存研究中的“中国共产党与日本”——以中国期刊网论文为整理对象》,载《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这里不赘述。据笔者所查,具体涉及1960年代中日两国共产党党际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专著有曹天禄:《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论文有曾勇明:《析中日两国共产党关系正常化》,载《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9期;丁广举:《日本共产党的新发展及其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恢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共产党研究”课题组:《解析日本共产党的政治变革》,载《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6期;马丽:《试论日本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国际政策》,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钟放:《论20世纪60年代日共与苏共关系的恶化》,载《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钟放:《论日本共产党的在野党外交》,载《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1期;张文彬、周自豪:《解读日本共产党对中日关系发展的作用》,载《聊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高丰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陈文峰:《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共产党的党际外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青岛大学,2013年);聂祖国:《中日两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14年);熊丰:《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关系的演变》(《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年第1期),等等。其中,曹天禄的著作,考察评析较为全面、系统。不过,笔者认为,上列这些著述,缺乏对多国档案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研究;其关注点多不在中苏分裂对中共和日共关系的影响及变化上,考察问题还不够细致详实,分析评说也嫌单薄。
    (8)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14—115、 135页。
    (9)1950年1月6日,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刊物《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发表评论文章《关于日本的形势》,指名批判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关于“即使在美国占领下人民也能掌握政权的观点”,说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毫无共同之处”,是“反民主、反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仅仅有利于帝国主义占领者的“反爱国主义的”、“反日本的理论”。参见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42页。
    (10)参见《史白夫与刘少奇会谈纪要:通报援助越南、日共等情况(1950年1月16日)》,АВПРФ, ф.100, оп.43, п.312, д.126, л.35—37;《日本人民解放的道路》,《人民日报》1950年1月17日,第1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42—144页。
    (11)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48、 156—160页;《毛主席同日共代表团第一次谈话记录(1964年3月23日)》;Н.Адырхаев и А.Сенаторов, Встреча Сталина с японскими коммунистами—Глазами очевидца,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1990, №2, сс.140—147; David Wolff, Stalin's Meetings with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Spring 1951, Manuscript in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CWIHP Workroom。
    (12)《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同意对日共中央拨款十万美元(1951年6月13日)》,ЦХСД, ф.89, оп.50, д.3, л.1;《斯捷潘诺夫致赫鲁晓夫报告:在中国组建日本共产党特别党校(1953年8月6日)》,РГАНИ, ф.5, оп.28, д.3, л.94—95;《联共(布)中央主席团决议:通过中共中央向日共转交经费(1955年4月18日)》,РЦХИДНИ,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
    (13)参见曹天禄:《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78页;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58页。
    (14)[日]宫本显治:《为争取爱好和平、独立、民主的日本而斗争——关于日本共产党纲领草案》,《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1958年第4期,第36—37、 43页;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74—178页。
    (15)参见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95—206、 222—226页;曹天禄:《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89—92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共产党研究”课题组:《解析日本共产党的政治变革》,《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6期,第76页。
    (16)《毛泽东同袴田里见谈话记录(1963年1月6日)》;《毛泽东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记录(1964年1月5日)》。
    (17)关于此期中苏两党内政外交政策的分歧与斗争情况,详见沈志华:《同志加兄弟(1949—1960)》,载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74—335页。
    (18)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1945—199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26页;《刘少奇同志等和宫本显治同志会谈记录(1959年2月24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以下简称“外档”),105-00667-02(1),第12—26页;《少奇同志等和宫本显治同志会谈摘要(1959年3月2日)》,外档,105-00667-02(1),第27—30页;[日]宫本显治:《关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意义和加强兄弟党的团结》(译自1959年3月25日《赤旗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编:《各国共产党文选》(14)总第113期,1959年7月18日,第48页;《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日本共产党代表团联合声明(1959年3月3日)》,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430页。
    (19)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26、 175—176页;《毛主席接见拉美十五国共产党领导谈话记录(1959年3月3日)》。
    (20)《毛主席同日共总书记宫本显治的谈话记录(1959年3月3日)》,外档,105-00667-01(1),第2页;蔡武主编:《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大事记1949.10—1999.12》(上),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第124页。
    (21)《苏联驻华使馆提供的情报资料:中共与兄弟党的联系(1960年9月10日)》,ЦХСД,ф.5, оп.49, д.327, л.219—221。
    (22)《日共第五次中央全会关于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以及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团的报告的决议(1959年3月24日)》、[日]宫本显治:《关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意义和加强兄弟党的团结》(译自1959年3月25日《赤旗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编:《各国共产党文选》(14)总第113期,1959年7月18日,第2—4、 36—44页。
    (23)《安东诺夫与毛泽东谈话纪要:关于台湾问题和中印关系(1959年10月14日)》,ЦХСД, ф.5, оп.49, д.235, л.89—90。
    (24)《毛主席与日共代表团谈话记录(1959年10月18日)》,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1945—199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38页;《苏联驻华使馆提供的情报资料:中共与兄弟党的联系(1960年9月10日)》,ЦХСД, ф.5, оп.49, д.327, л.219—221;《苏联驻华使馆的报告:中国对赫鲁晓夫访美的反应(1959年11月4日)》,ЦХСД, ф.5, оп.49, д.235, р.8927, л.99—102。
    (25)《苏联驻华使馆提供的情报资料:中共与兄弟党的联系(1960年9月10日)》,ЦХСД, ф.5, оп.49, д.327, л.231—233。
    (26)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73、 176—177、 202—203页。
    (27)《毛主席与日共代表团谈话记录(1959年10月18日)》,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1945—1993)》,第138页。
    (28)关于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问题的考察,详见李丹慧的几篇文章:《关于世界工联北京会议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最后的努力:中苏在1960年代初的斗争与调和——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一》,《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史学集刊》2006年第6期。
    (29)《毛泽东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记录(1964年1月5日)》;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09页。
    (30)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237—238页;杨尚昆:《杨尚昆日记》(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568页。
    (31)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196—198、 209页。
    (32)《苏斯洛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的报告:关于莫斯科会议的总结(1961年1月18日)》,РГАНИ, ф.2, оп.1, д.535, л.132—143。
    (33)关于对欧洲五党会议上的斗争、中苏两党会谈、苏共中央发表公开信等史事的考察评述,详见李丹慧:《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史学集刊》2006年第6期。
    (34)周文琪、褚良如编:《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37页;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28页;《哈里曼同赫鲁晓夫讨论中国核能力问题》(《人民日报》的报道或日共文件、文章发表时的篇名多较长,但省略之又不易反映文本的面貌,为节省篇幅故,笔者一般保留篇名的首句,余者略,后不另注),《人民日报》1963年7月31日,第3版。
    (35)《人民日报》1963年7月31日,第1版。
    (36)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第638—639页。
    (37)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17、 218—219页;《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五)》,《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7版。
    (38)《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二)》,《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4版。
    (39)《人民日报》1963年8月7、 9、 13日,第3、 4版。
    (40)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4页;《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二)》,《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4版。
    (41)《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二)》,《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4版;《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三)》,《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5版。
    (42)《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二)》,《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4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三)》,《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5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40页。
    (43)《毛泽东接见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藏原惟人谈话记录(1963年8月4日)》;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38—239页。
    (44)即《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文章:《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1963年9月6日)、《关于斯大林问题》(1963年9月13日)。
    (45)《毛主席同日共中委竹中恒三郎等同志的谈话记录(1963年9月22日)》,外档,105-01863-02,第7—8、 12页。
    (46)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52、 238—239、 241页。
    (47)11月10日《赤旗报》根据日共七中全会决定发表社论:《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真正团结和前进》,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52页;《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赤旗报〉(星期日版)十一月十日发表的文章》,《人民日报》1963年11月23日,第3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1962年9月24日)》。
    (48)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32—233页。
    (49)⑤ 《毛泽东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记录(1964年1月5日)》。
    (50)《毛泽东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的节录(1964年1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节录(1963年9月28日)》《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六四年一月、七月),中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506—507页。
    (51)关于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提出,以及对外战略的调整问题的考察评说,见李丹慧:《分朋引类:中国分化苏联东欧集团再探讨(1964—1965)》,《冷战国际史研究》第22辑, 2016年(冬季号)。
    (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03页;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第660页。
    (53)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33页;《毛主席同日共总书记宫本显治谈话记录(1964年9月13日)》。
    (54)《毛泽东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记录(1964年1月5日)》。
    (55)⑤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33页。
    (56)《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日本人民伟大的爱国斗争(1964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1—363页;《人民日报》1964年1月31日,第4版。
    (57)《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做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问题的报告(1964年6月11日)》,福建省档案馆,101-4-102,第76页;《毛泽东同日共代表团第二次谈话记录(1964年4月10日)》。
    (58)《波诺马廖夫在苏共中央全会发言(草稿),中共领导人的反苏言论(1963年12月)》,РГАНИ, ф.2, оп.1, д.665, л.12—19。
    (59)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53页;《日苏两党会谈时日共代表团的发言(中央联络部文件: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一——十七),1964年3月2日至3月11日》,外档,109-02695-04,第19—270页;《毛泽东同日共代表团第二次谈话记录(1964年4月10日)》。
    (60)《米原三月六日的发言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六:关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问题(1964年3月6日)》,外档,109-02695-04,第112—123页;《松岛治重三月六日的发言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四:关于第九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问题(1964年3月6日)》,外档,109-02695-04,第89—99页;《袴田里见三月四日的发言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三:关于苏共干涉日共内政的问题(1964年3月4日)》,外档,109-02695-04,第55—87页;《日共代表团三月七日的书面发言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十三:关于国际民主运动的问题(1964年3月7日)》,外档,109-02695-04,第235—246页;《袴田里见等三月十一日第五次会谈时的补充发言(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十七,1964年3月11日)》,外档,109-02695-04,第265—270页;《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二)》,《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4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三)》,《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5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42页。关于这次日苏两党会谈的详细情况,见《日苏两党会谈时日共代表团的发言(中央联络部文件:日苏两党会谈文件之一——十七,1964年3月2日至3月11日)》,外档,109-02695-04,第19—270页;另可参见[日]不破哲三:《对日本共产党的干涉和分裂实录——来自苏共的秘密文件》(下),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93年,第52—74页。
    (61)《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发表题为〈肯尼迪和美帝国主义〉的文章(之一、二、三)》,《人民日报》1964年3月26日,第4、 5、 6版;《季莫费耶夫和美帝国主义……日共〈赤旗报〉二月二十六日的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1965年3月10日,第3版;《毛泽东同日共代表团第二次谈话记录(1964年4月10日)》。
    (62)《人民日报》1964年2月16日,第1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798页。笔者目前尚未见到邓小平与宫本显治会谈的记录等材料。
    (63)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33—234、 854页。
    (64)《中日两党代表团进行亲切友好会谈》,《人民日报》1964年3月26日,第1版。
    (65)④ 《毛主席同日共代表团第一次谈话记录(1964年3月23日)》;《毛泽东同日共代表团第二次谈话记录(1964年4月10日)》。
    (66)八评发表时间为1964年3月31日。
    (67)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54页。
    (68)《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五)》,《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7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三)》,《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5版。
    (69)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32—235、 854—855页;《毛主席同日共总书记宫本显治谈话记录(1964年9月13日)》;《关于普罗霍罗夫及其他人对我们党进行的一系列新的攻击日共〈赤旗报〉评论员的文章》,《人民日报》1965年1月20日,第3版。
    (70)参见《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一至八)》,《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1—10版。
    (71)1960年代初期,中苏两党意识形态斗争不断升级,双方都努力争取获得日共等东亚国家共产党的支持。随着日共中央选择站在中共一边情势的初步确定,日共党内的分歧持续发展,形成了倾向苏共中央的反对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志贺义雄、铃木市藏、神山茂夫等人。其中,志贺义雄,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总编辑;在战后日本的大选中,当选为众议院议员。铃木市藏,1961年夏在日共中央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翌年在日本第六届参议院选举中当选为议员。神山茂夫,日共中央委员,曾担任和平与基地对策部长。1964年5月15日,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就自民党池田政府提出的关于批准美英苏三国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议案进行记名投票时,志贺义雄、铃木市藏违反日共中央决议,投票赞成“三国条约”。5月16日,日共中央政治局发表《关于志贺义雄同志的反党活动》的声明;接着,5月21日日共中央举行全体会议,斥责志贺义雄同某外国势力单独取得联系,进行反对党的方针的宗派活动,已经公开堕落到修正主义的立场上,同国际和国内的现代修正主义潮流同流合污了。指认志贺和铃木之间存在派别关系,在政治方面互相呼应,践踏党章,从事破坏党的活动。由此做出了给予志贺义雄和铃木市藏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与此同时,日共中央政治局还于5月16日做出了“暂停志贺义雄作为日共议员权利”的决定,以及在5月21日日共中央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要求志贺和铃木辞去国会议员职务的决议。时隔不久,9月25日,日共中央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除神山茂夫等人出党的决议。决议强调神山和美帝国主义及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妥协,陷入了现代修正主义的泥坑。《赤旗报》文章则明确批判神山茂夫用“苏联的先锋作用”这句话,盲目服从苏共的领导。最终,是年11月24日召开的日本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日共中央全体会议关于开除志贺义雄、铃木市藏、神山茂夫等人党籍的决定,参见《人民日报》1949年2月3日,第3版;1961年7月4日、8月4日,第5、 5版;1962年7月8日,第3版;1947年1月10日,第4版;1960年5月13日、7月25日、8月25日,第1、 5、 6版;1964年5月18、 24、 20日,10月8日,11月21、 25日,第3、 3、 4、 4、 4、 1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09—210、 238—248页。
    (72)《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一)》,《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10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关于志贺义雄同志反党行为的声明》,《人民日报》1964年5月18日,第3版。
    (73)《修正主义者的下场日共〈赤旗报〉发表文章驳斥志贺义雄等的修正主义谬论》,《人民日报》1964年6月1日,第3版;《日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暂停志贺义雄作为日共议员权利》,《人民日报》1964年5月20日,第4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55页;《日共〈赤旗报〉指出不能容忍志贺义雄的派别活动》,《人民日报》1964年5月22日,第4版;《日共〈赤旗报〉揭露志贺和铃木听从外国势力指挥棒》,《人民日报》1964年5月27日,第3版。
    (74)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43—244页;《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
    (75)《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
    (76)国务院外办外事简报:《日本进步朋友反映米高扬访日的一些情况(1964年7月2日)》,外档,105-01658-04,第12—13页。
    (77)参见《第十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在东京胜利开幕》,《人民日报》1964年8月1日,第4版;《禁止核弹世界大会国际会议击败苏联代表团的破坏活动后胜利闭幕》,《人民日报》1964年8月3日,第3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一)》,《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10版;《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
    (78)《伊凡诺夫对“日苏协会社会党访苏代表团”的讲话(1964年10月9日)》,《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
    (79)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第800、 806—808页。
    (80)《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十日给中共中央的信》,《人民日报》1964年8月31日,第1版。
    (81)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57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602页。
    (82)《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来信的复信(之一至八)》,《人民日报》1964年9月13日,第1—10版。
    (83)《毛主席同日共总书记宫本显治谈话记录(1964年9月13日)》。
    (84)《毛主席刘主席宋副主席董副主席朱委员长周总理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人民日报》1964年10月1日,第1版;《日本共产党代表团到广州》,《人民日报》1964年9月30日,第4版;《毛主席同日共总书记宫本显治谈话记录(1964年9月13日)》。
    (85)《人民日报》1964年10月13日,第3版。
    (86)《苏达里科夫的报告:同远东国家发展和改善关系诸问题(1964年10月21)》,АВПРФ, ф.0100, оп.57, п.510, л.209—216;《苏共中央全会会议速记记录:与兄弟党会谈的结果(1964年11月16日)》,РГАНИ, ф.2, оп.1, д.762, л.1—133;《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全会发言:通报与中共代表团谈判情况(1964年11月14日)》,РГАНИ, ф.2, оп.1, д.758, л.9—18; РГАНИ, ф.2, оп.1, д.6326, ед.хр.758, л.3—20。
    (87)《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的文章》,《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1日,第4版。
    (88)《日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土岐强同志答记者问》,《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日,第3版。
    (89)《日共〈赤旗报〉揭露志贺叛党集团为国际分裂阴谋充当走卒》,《人民日报》1964年9月6日,第4版;《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的文章》,《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1日,第4版。
    (90)《关于普罗霍罗夫及其他人对我们党进行的一系列新的攻击日共〈赤旗报〉评论员的文章》,《人民日报》1965年1月20日,第3版。
    (91)《再评苏共领导及其领导下的机关团体对日本共产党和我国民主运动的干涉和破坏活动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二月二十日的文章》,《人民日报》1966年3月5日,第5版;《日共〈赤旗报〉揭露叛徒志贺应邀访苏阴谋》,《人民日报》1964年11月6日,第4版。
    (92)关于赫鲁晓夫下台及中苏两党方针政策调整变化等问题的考察,详见李丹慧:《失去的机遇?——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两党和解的新尝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
    (93)⑤ 《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1日,第1版;1965年1月18日,第3版。
    (94)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第864页。
    (95)《大会在东京隆重开幕》,《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5日,第1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第436页;《祝贺日本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社论)》,《人民日报》1964年12月3日,第1版。
    (96)《在日本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宫本显治同志所作的中央委员会报告》,《人民日报》1964年12月3日,第3版;《彭真传》编写组编:《彭真年谱(1960—1978)》第四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73页;《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彭真同志对日本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贺词》,《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6日,第1版;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860页;《祝贺日本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社论)》,《人民日报》1964年12月3日,第1版。
    (97)参见《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全会发言:通报与中共代表团谈判情况(1964年11月14日)》,РГАНИ, ф.2, оп.1, д.758, л.9—18; РГАНИ, ф.2, оп.1, д.6326, ед.хр.758, л.3—20;《苏斯洛夫在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共产党和工人党协商会议的总结(1965年3月2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11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第52—54页;《日共〈赤旗报〉就各国共产党国际会议问题发表社论》,《人民日报》1965年1月30日,第3版。
    (98)(99)《日共〈赤旗报〉就各国共产党国际会议问题发表社论》,《人民日报》1965年1月30日,第3版。
    (100)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第916—917页;《柯西金与毛泽东会谈记录:中苏关系及国际形势等问题(1965年2月11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11卷,第35、 38页。
    (101)《日共〈赤旗报〉就各国共产党国际会议问题发表社论》,《人民日报》1965年1月30日,第3版;《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
    (102)《柯西金与毛泽东会谈记录:中苏关系及国际形势等问题(1965年2月11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11卷,第41页。
    (103)关于1964年末1965年初苏联调整对越方针,以及莫斯科三月会议等问题的考察,详见李丹慧:《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载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下),第503—576页。
    (104)参见《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再评苏共领导及其领导下的机关团体对日本共产党和我国民主运动的干涉和破坏活动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二月二十日的文章》,《人民日报》1966年3月5日,第5版。
    (105)《苏斯洛夫在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共产党和工人党协商会议的总结(1965年3月2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11卷,第52—54、 59—60页;周文琪、褚良如编:《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第544页。
    (106)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文章:《评莫斯科三月会议》,《人民日报》1965年3月23日,第1版。
    (107)《苏斯洛夫在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共产党和工人党协商会议的总结(1965年3月2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11卷,第56页。
    (108)《日共〈赤旗报〉揭露莫斯科三月会议的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本质》,《人民日报》1965年4月30日,第3版。
    (109)《再评苏共领导及其领导下的机关团体对日本共产党和我国民主运动的干涉和破坏活动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二月二十日的文章》,《人民日报》1966年3月5日,第5版;《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
    (110)参见《日共〈赤旗报〉揭露苏共新领导改变手法继续推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3版;《日共谴责神山伪造党员身份参加竞选》,《人民日报》1965年6月14日,第5版;《日反动派千方百计破坏日共竞选活动国际修正主义支持日共叛徒进行破坏》,《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4版;《日本人民热烈拥护和支持共产党》,《人民日报》1965年7月6日,第3版;《宫本总书记号召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争取更大胜利》,《人民日报》1965年7月13日,第4版,等等;《关于苏共及其领导下的机关团体对我国民主运动和我们党的干涉和破坏活动(日共〈赤旗报〉无署名文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20—21页。
    (111)《毛主席和袴田里见谈话记录(1965年9月17日)》;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年)》,第864、 260页。
    (112)《现代修正主义者的战争与和平理论和历史对它的审判》,《人民日报》1965年8月30日,第3版。
    (113)见以上注释所引的《人民日报》文章。
    (114)参见《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人民日报》1965年8月13、 25、 24、 27、 27、 27、 30日,第1、 4、 1、 1、 1、 3、 1版。
    (115)《谴责佐藤政府拒发护照阻挠日本青年参加中日青年联欢》,《人民日报》1965年8月28日,第3版。
    (116)《毛主席和袴田里见谈话记录(1965年9月17日)》。
    (117)《毛主席和袴田里见谈话记录(1965年9月17日)》;[日]袴田里见:《我的战后经历》,周斌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52页。
    (118)《中情局关于中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日渐“孤立”的特别报告(1966年8月5日)》,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6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189页。
    (119)《参加中日青年联欢的日本朋友说日本青年热爱毛主席》,《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7日,第5版;《毛泽东会见参加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的日本各代表团团长和其他日本朋友谈话记录(1965年11月25日)》。
    (120)《中情局关于中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日渐“孤立”的特别报告(1966年8月5日)》,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6卷,第190页。
    (121)参见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年)》,第261—270页;《毛主席接见日共代表团宫本显治等第一、二次谈话记录(1966年3月28、 29日)》。
    (122)参见日共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1922—1982)》,第226、 860、 836、 852、 845、 864页;《毛主席和袴田里见谈话记录(1965年9月17日》。其中参议院席位为全国区和地方区席位之和,《赤旗报》读者为日刊读者及星期日读者之和。
    (123)参见《勃列日涅夫与黎笋谈话记录:越南战争与苏联的援助(1966年4月11日)》,АПРФ, ф.3, оп.83, д.284, л.15—20;《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全会报告:与金日成讨论如何对付中国(1966年5月27日)》,РГАНИ, ф.2, оп.3, д.13, л.77—89;《中情局关于中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日渐“孤立”的特别报告(1966年8月5日)》,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6卷,第189—190页。
    (124)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室编:《战后日本社会主义理论资料汇编》,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年发行,第244页,转引自曹天禄:《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9—1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