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东北部下石炭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伟 ; 张奎华 ; 张关龙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 乌伦古坳陷 ; 沉积环境 ; 有机地球化学
  • 中文刊名:KJYX
  •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 机构: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8-23
  • 出版单位:科技与创新
  • 年:2018
  • 期:No.112
  • 基金:贵州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岩体力学系列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编号:2017JGYJ10);; 贵州省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编号:ZDXK[2018]001)
  • 语种:中文;
  • 页:KJYX201816008
  • 页数:3
  • CN:16
  • ISSN:14-1369/N
  • 分类号:29-31
摘要
乌伦古坳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部,该区石炭系地层是重要的烃源岩,对下石炭统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区乌参1井石炭系样品中有机质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有机质中的正构烷烃均未发生生物降解,样品所含有机质能够较好反映原始有机质的信息。石炭系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Pr/Ph)比值和伽马蜡烷特征表明,乌伦古坳陷在早石炭世早期处于淡水-微咸水深水还原环境,早石炭世晚期沉积水体变浅,且发生显著咸化,处于缺氧的超盐度环境。乌伦古坳陷在早石炭世晚期处于局限的沉积环境,且沉积水体不断变浅。
        
引文
[1]何胜.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地区石炭系油气源特征及潜力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12):162-167.
    [2]石冰清,黄建华,张方圆.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滴水泉组烃源岩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718-5722.
    [3]吴绍祖.从古气候探讨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生油层位[J].新疆地质,1998,16(01):58-68.
    [4]闫存凤,袁剑英.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下石炭统滴水泉组孢粉组合[J].地层学杂志,1995,19(2):104-109.
    [5]毛小妮.准噶尔盆地北部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面貌与烃源岩特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6]牟琨.准噶尔盆地准东-乌伦古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综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7]牟熊峥嵘,曲彦胜,朱凤云,等.准噶尔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15):164-168.
    [8]包建平,朱俊章,朱翠山,等.原油生物降解模拟实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43-47.
    [9]王密云,谢邦华,韦力,等.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沥青的油源[J].海相油气地质,2008,13(2):52-56.
    [10]欧杰,王延华,杨浩,等.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98-105.
    [11]黄燕.湖南张家界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12]杨明生,张虎才,李斌.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环境载体中的研究及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32(3):205-213.
    [13]张海生,于培松,倪建宇,等.赤道太平洋沉积有机质物性、源性的地球化学及其沉积环境对比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30(6):60-68.
    [14]Cranwell,P.A.Lipid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s from Upton Broad,a small productive lake[J].Organic Geochemistry,1984,7(1):25-37.
    [15]Ficken,K.J.,Li,B.,Swain,D.L.,et al.An n-alkane proxy for the sedimentary input of submerged/floating freshwater aquatic macrophytes[J].Organic Geochemistry,2000,31(7):745-749.
    [16]巩俊成,张菀漪,张成君,等.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J].地质论评,2012,58(4):636-642.
    [17]孟志强.鄂尔多斯盆地北中部盐岩对生烃的影响[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07.
    [18]梅博文,刘希江.我国原油中异戊间二烯烷烃的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0,1(2):99-115.
    [19]李任伟.伽马蜡烷的地质产状及古环境意义[J].科学通报,1988,33(20):1574-1574.
    [20]张立平,黄第藩,廖志勤.伽马蜡烷——水体分层的地球化学标志[J].沉积学报,1999,17(1):136-14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