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西部干旱区县域尺度耕地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瑜李崇光王天巍蔡崇法包玉泽
  • 会议时间:2014-11-21
  • 关键词:农业用地 ; 耕地格局 ; 社会经济 ; 干旱区
  • 作者单位:张瑜,王天巍,蔡崇法(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崇光,包玉泽(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母体文献: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P7;S51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过程息息相关,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Johnson and Zuleta,2013).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常见形式(Yang and Li,2000).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导致草地与林地等被开垦为农田.剧烈的人类活动极大的干扰了自然生态系统(Sylvester etal.,2013),严重威胁着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研究耕地格局与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运用层次聚类法将新疆的83个县进行分类,参与分类的变量有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口密度和牧业人口百分比。所有的变量标准化为z值(Reger etal., 2007,标准差大于3的县不参与层次聚类。在各类别中,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来计算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因变量为耕地在1988至2008年的变化量,自变量为所选的14个社会经济变量在同一时间段的变化量。通过每个变量的VIP值和回归系数来比较不同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特点。 研究区内大部分县都在经历着耕地的扩张,各县耕地面积百分比和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很大差别。在六个模型中,TPAM,GOVA和CCF作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出现的次数最多。每个模型中主要的驱动力指标各不相同,每个指标在六个模型中的影响力大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将研究区根据属性的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