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气中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起全世界核环境研究工作者的关注,纷纷报道了大气放射性核素监测的结果.大气放射性核素监测的两种重要设备,分别是用过滤法捕集大气气溶胶的超大流量气溶胶取样器,和用吸附法富集大气中氙的大气氙取样器.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签署以后,条约秘书处开始建立包括80个大气气溶胶监测台站和40个惰性气体监测台站的国际监测系统(IMS),并发布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文件.本所开展了滤材性能测试、采样器总效率和性能优化研究,研制了超大流量气溶胶取样器,取样流量为450~800m3/h,滤材收集效率大于80%(0.2μm),对131I的最小可探测浓度(MDC)小于5μBq/m3,迄今已经为多个单位研制了多套采样器,最长连续运行近十年;开展了吸附材料筛选、吸附条件、脱附条件、空气预处理、制源等惰性气体氙的取样技术研究,研制了多台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氙取样器,24h有效空气取样体积大于45 m3,样品中氙含量不小于4 ml(标况),氡去除因子大于105,对133Xe的MDC不大于0.25 mBq/m3,性能指标不低于IMS的技术要求.福岛核事故后,在西安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大气取样分析,监测到了131I、134Cs、137Cs、133Xe等核素的浓度变化情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