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暖冬气候下小麦冻害特征及应对措施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沙光明常兰徐莎莎张网定
  • 会议时间:2012-09-01
  • 关键词:暖冬气候 ; 小麦冻害 ; 应对措施
  • 作者单位:扬州市气象局 扬州225009
  • 母体文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沈阳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51;P4
摘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扬州冬季的气温明显升高,1 月份平均气温比60 年代升高了1 倍,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但在生产实际中发现,在暖冬气候下有的年份虽然未达到冻害的指标温度,而小麦的冻害依然时有发生,并且冻害程度较重,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形成一定的影响.2008 年12 月22 日至23 日,我市连续两天日最低气温在-8.2℃,48 小时内气温变幅达19.9℃,由于降温幅度大,强度较强,致使小麦遭受严重冻害,江都市冻害级别在3 级以上的面积约占7%左右,严重田块株死亡率达80%;冻害级别2-3 级的面积占10%左右,小麦植株中上部叶片枯焦;1 级冻害的面积在70%左右,表现为叶尖受冻,叶片冻害率在40-50%.我市暖冬气候下小麦发生冬季严寒冻害机率较少;初冬和春霜冻害相对较多,发生机率约为19%左右.小麦冻害后的生育特征及影响主要有:初冬和严寒冻害造成死苗,穗数减少而影响产量;拔节后的冻害造成幼穗死亡,分蘖虽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但穗型减小.肥水施用转化不及时的易产生减穗、减粒而降低产量;叶片和节间数减少,植株变矮且不整齐;光合叶面积减少,干物质积累下降;抽穗扬花的历期长,成熟参差不齐;冻后存活茎蘖、新生分蘖生长发育早齐不一,抽穗杨花前者早,后者迟,始穗至终穗杨花时间拉长;分蘖成穗蘖位提高,高位、二、三级分蘖成穗比例增加;穗部性状差异大,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下降.造成暖冬冻害的原因主要有播期偏早,小麦生育期提前;气温先暖后冷变幅大,抗寒能力下降;秸秆还田、少免耕、板茬播种等方式易产生露籽、根系分布浅、分蘖节裸露,遇干冷天气易产生冻害.为预防和减轻暖冬气候下冬春低温对小麦的冻害影响,生产中应采取积极防御和冻后及时补救相结合的措施.具体有:确定适宜播期,培育壮苗;适当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扩大迟熟中粳稻品种,部分种植早熟晚粳稻品种;应用多效唑化学调控,增强植株抗逆能力;适时补水、镇压,有效避免冻害发生;冻后及时增施速效肥料,促长促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