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王永平:与其浊富 宁比清贫
详细信息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日期:2017-04-25
     姚崇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他文武双全,历仕五朝,三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特别是在唐玄宗朝早期担任宰相时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深远,人称“救时宰相”,又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其家族为陕郡姚姓,现已遍布全国各地。
  姚崇不但以显赫的政绩被载入史册,而且以他有鲜明特点的家训而流传后世。姚崇在继承姚氏家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姚氏家风家训,其具有家规家训性质的文章主要有《扑满赋》《口箴》《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和他的临终遗嘱《遗令诫子孙文》等。他的家训文章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虚言套语,没有庸俗的说教,具有注重实际的文风。
  姚氏家族家风的特点是“忠义与孝义”。姚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代表人物皆遵循儒家道德规范,重视忠与孝:以忠事国,以孝持家。
  姚崇一生秉持忠孝之心,在《答张九龄书》中说“自少及长,从微至著,惟以直道为业”,“但知信心向前”。在《请致仕归侍表》中说“孝于亲者,然后可以忠于君;理于家者,然后可以移于国”。正是恪守这种尽忠尽孝的理念,姚崇才始终忠于国家,忠贞不渝,信念不移。
  姚崇一生倡导勤政,反对“以财贿为亲”的腐败风气,提出为官者“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只有勤政为民,才能做到“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在《辞金诫》中,姚崇说:“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乾乾终日。慎乎在位,钦乃攸司。”他认为为官要忠于职守,要“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拟之”。同时为官也要正人先正己,他认为“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姚崇自己就做到了以身作则,开元年间贵为宰相,在京城长安竟然买不起府邸,客居在罔极寺,其清廉节俭可见一斑。
  姚崇不仅一生报效国家,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而且治家严谨,颇负盛名。他举族聚居洛阳,四世同堂,长幼有序,彬彬有礼。他的子侄都深受他的教诲,忠君报国,有所作为。姚崇临终之际,撰写《遗令诫子孙文》,这是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智慧的文章。
  这篇文章对子孙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要求和教育,告诫子孙不要妄图富贵。姚崇说:“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未之有也。”妄求富贵容易引祸上身,德行浅薄却担任要职往往无法善终。他在《扑满赋》中还说,“多藏必害,常谨不忒”,“谦以自守,虚而能受”。所以,他告诫子孙:“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姚崇还提倡薄葬,在《遗令诫子孙文》中告诫子孙“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姚崇父亲姚懿的墓被发掘之时,除一块墓志铭外,陪葬的只有少量的白瓷罐,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
  姚崇的家规家训对姚氏后人影响深远。姚氏后人把姚崇的遗训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在家族的传承中,逐渐形成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和生活方式,无论为官还是为人,都遵纪守法,清清白白,恪守本分,保持了姚氏先人的风范。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