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文化动态2013年第9期

 

地学文化动态

 

 

2013年第09期(总第19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

中国地质图书馆  联合主办         20130920

 


 

目 录

 

格言警句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文化研究

    从地质文化角度推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吕金波

廉政文化

    关于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郝永莲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授牌等6

文化推介

    国土资源部2013年“书香三八”征文佳作选登

徽志解读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徽志解读

文化人物

    康平

 


格言警句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自201210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踊跃参加,共征集廉政格言警句1363条,其中不乏警醒人心之语。故此,本刊摘选部分佳句刊载,以资共勉。

廉是一面镜,正己清心;贪是一堵墙,蒙昧蚀心。

——傅秉锋

廉洁是一种品行,一种美德,清正廉洁,利国爱己;

腐败是一种恶行,一种伤害,贪污腐败,损国害己。

——兰书慧

勤者眼中尽是宝藏,惰者脚下遍布沙石。

——李俊民

牢记使命,廉洁(政)为民,勇攀高峰。

——董学垠

两袖清风本无价,一身正气胜万金。

人生在世难百年,谨慎把握每一天。

遵纪守法第一位,不是自己切莫贪。

与其后悔于己然,不如防患于未然。

——吕广儒

作者单位: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文化研究

从地质文化角度推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

吕金波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一、对地质文化概念的理解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以非洲乍得的托麦人Toumai为例)最多有700万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仅有5000年的历史,人类史与地球史相比约等于零。所以人类文化必须纳入到地球这本大书中去解读,解读地质大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称为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研究的是地质与文化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地质现象对人心理产生美的作用。美是人类特有的感觉,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裸露的历史远比穿衣的历史长得多,出现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裸体艺术,人类对自身器官的欣赏由来已久,文学作品几乎是人类自画像的描述,而拟人化的地质景观就是地质文化研究的对象。人类进入文明后,达到了孔子所说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喜欢高山大川,是对男性美欣赏的结果,喜欢江河湖海是对女性审美的结果,喜欢植被是古人类对毛发欣赏的物化,喜欢洞穴是对人类最早家园的依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高山流水和谐美的赞誉。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歌颂。

以地质为基础,以文化为目标,以美学为对象,推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是地质文化学科建设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长城与大运河两大古代人类线性工程在北京交汇

长城沿着纬向,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000千米,横跨中国北方7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墙,体现了阳刚之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沿着经向展布于中国东部24省,全长约1794千米,有2500多年的历史,长度是苏伊士运河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长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体现的是阴柔之美。虽然大运河尚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掩盖不了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北运河上游称温榆河水系,即发源于十三陵盆地的东沙河、关沟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地质上处于潮白河洪积扇与永定河洪积扇的交汇处,两个洪积扇的溢出带水源丰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是大运河的起点。

长城与京杭大运河这两大工程一纬一经交汇于北京,体现了刚柔相济之美,增添了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魅力。

三、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地质背景

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和明十三陵。挖掘这些遗产的旅游地学背景,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深远的意义。

(一)长城(北京段)

长城北京段东起金山岭、中过慕田峪、西至八达岭,地质构造托起了长城,体现了阳刚之美,使得长城(北京段)沿线最为壮观。登上金山岭,你会发现长城内外无论山岭,还是河流,都是东西走向。长城脚下的沉积岩层,长城南侧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体,也都是东西向延长的,这是因为本区为印支东西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慕田峪长城呈西北-东南走向,1.5亿年前形成的长园闪长岩体使得东南长城低缓。越过16号敌台后,12.2亿年前形成的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使得长城脚下岩石变得陡峭,直上牛犄角边(备注:山头名),高差达500

八达岭海拔1015,地质背景为花岗杂岩,岩石上的长城最为雄伟。八达岭地区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侵入体120个,出露面积达54045公顷。在八达岭城关拐角处的岩壁上,一条基性岩脉沿山而下,恰似一条青龙,故名青龙桥

长城沿着纬向,随着火成岩体上下起伏,达到了自然与人类工程完美统一的效果。

(二) 故宫

故宫是北京城区的中心,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西靠中南海,南临通惠河,是在元大都高梁河之阳修建的,地质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部。紫禁城这一名称即借天空的紫微星坛而来,体现了天子居中的思想。

(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体现了人类最早的家园,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洞穴,沿着马家沟组灰岩走向发育,裴文中和贾兰坡各发现3颗猿人头盖骨。周口店猿人的发现结束了自19世纪末荷兰军医E.Dubois发现爪洼猿人以来,猿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确立了猿人在人类演化史中的地位。

(四)颐和园

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占地290公顷,其中湖泊面积约占3/4,体现了刚柔相济的湖光山色,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寿山的造景岩石为坚硬的红庙岭组砂岩,是在距今2.4亿年前的二叠纪形成的,造就了万寿山今日的山色。

昆明湖底部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灰岩含水层,这种含水层遇到万寿山二叠纪红庙岭组砂岩的阻隔,极易形成泉水,因而形成了昆明湖的湖光。

19961228,昆明湖进行了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通过取样研究获知,昆明湖水起始于3500年前,3000年前稳定成湖,水生植物开始繁衍,公元1750年前属于天然湖泊。1750年对湖区进行开挖,形成了今日的景观,湖水的面积和深度增加了1倍,湖区从此变为人工湖。

(五)天坛

天坛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东南,地质上处于永定河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减缓,水源丰沛,溢出地表,所以在天坛的东面形成了龙潭湖,北面形成老舍描写的“龙须沟”,西面建设天桥。湿地般的地质环境为建造天人合一的天坛创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

(六) 十三陵

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死观。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地灵兽说”,十三陵后靠为“玄武”,盆地南面的红泥沟龙虎台(中更新世黄土)为“朱雀”,西面的卧虎山为“白虎”,东面的龙山为“青龙”。东面的龙山为元古代龙山组的命名地,形成了突出的龙脊。1934年,张文佑在龙山东坡的石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把这套灰岩作为寒武系的底部,并建立了华北显生宙的第一套地层昌平组。西面的卧虎山岩石为元古代雾迷山组白云岩,含有大量的硅质条带,白云岩风化后显出白色条带,看起来很像虎皮纹。

四、古代北京曾为世界城市的证据

古代北京曾为世界城市的证据有三,即: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文化,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曾携带致中国北京大汗的国书。

(一)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

《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把元大都称为汗八里(Kanbalu,突厥、蒙古语帝城)。书中对元大都的宫殿、园林、城市、商业、人口、纸币、石炭、天文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使得元大都成为东西方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世界城市。

(二)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文化

明朝的永乐皇帝定都并命名了北京。从永乐三年(1405711)到宣德8年(1433年),郑和一共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达非洲东海岸。

定都并命名北京的永乐皇帝和航海家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期的开拓者,郑和船队纵横西洋,加强了明初中国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说明当时的北京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巨大。 

(三)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曾携带致当时中国大汗的国书

哥伦布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中国。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在14921504年间先后4次远航到达美洲大陆,却误认为到达印度,形成了印第安人的错称。

现藏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拉贡王室档案馆内的拉丁文手稿,包括1492年签发的通行证(Salvoconductos)和王室介绍公函(La Carta de comendaticia2个文件。通行证书写:我等现派遣哥伦布率快帆艇三艘,取海路驶向诸印度地域……”。王室介绍公函书写:自我等某些臣民及其它来自贵国之人士得知……”的下文,正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话,是哥伦布反复向西班牙王室宣传大汗契丹的情况,因此,王室介绍公函就是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所说的致中国大汗的国书

根据年代考证,笔者认为,这位中国大汗就是明朝弘治皇帝朱樘,即葬在明十三陵泰陵的明孝宗。这说明北京在明朝中期对欧洲影响巨大

五、以温榆河—大运河为未来发展中心的建议

构成北京发展的地学要素为北京湾温榆河—大运河。北京从古至今一直沿着南北中轴线建设,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应该以地学为背景,实现科学发展。未来若以温榆河-大运河为发展中心,一方面可以保护西部古都风貌,发展东部新型经济区;另一方面依托华北大平原,将环渤海经济带连为一体。向西可以连接欧亚大陆,向东沟通环太平洋诸多国家,将北京建设成为发展空间广阔的世界城市。            


廉政文化

关于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郝永莲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作为执政党能否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攸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夯实执政根基、加快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则是抓好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只有不断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内容,不断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效果,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思想建设,筑牢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一、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做到“三有”

(一)反腐倡廉教育要有针对性

一要搭建好反腐倡廉教育平台,做到反腐倡廉教育抓手要实。加强调查研究,认真了解世情、国情、部局情和单位情,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反腐倡廉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才能抓出实效。二要不断研究反腐倡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思考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新对策。结合塑造良好的政风行风,针对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三要结合单位的工作实际、年度工作重点、廉政风险点,做到年度工作任务明确,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与年度防控工作重点一致,使教育有侧重,与工作任务相协调。如发展研究中心坚持每年召开年度反腐倡廉工作大会,部署年度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并针对廉政防范风险点,集中进行有声势的全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反腐倡廉教育要有吸引力

反腐倡廉教育年年搞、经常抓,如果缺乏吸引力,就会做成“无用功”,或者功效不明显,变成“耳旁风”,难以达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目的,难以显示出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主动开拓思路,突出特色,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强化教育效果。

就此,发展研究中心自2006年以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创新思路,不断变换反腐倡廉教育方式。先后邀请在执法一线工作的高级检察官、审计专家、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律师等结合办案经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清理小金库、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讲座。还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财会人员等相关人员走进监狱,感知监狱犯人的现实生活;倾听昔日是在令人羡慕的工作领域取得显赫工作业绩和成就的精英人士,如今却在高墙内服刑的人员讲述他们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自我约束,膨胀了个人私欲,触犯了法律,一步一步坠入犯罪泥潭,直至失去人身自由的历程。他们发自内心的悔恨,促使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建立牢固的廉政防线,坚决抵制住各种诱惑。正是由于经常采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意义深刻的教育方式,反腐倡廉教育才具有了较强的吸引力,实效性也大为增加。

(三)反腐倡廉教育要有约束性

反腐倡廉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有一定的约束性。即教育不能失去受教育对象,要通过制度约束使应该受教育的人受到教育,尤其是在廉政风险性较大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能因为工作忙而落下关键而重要的反腐倡廉教育课程。

为此,发展研究中心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建立了教育约束制度,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扫除死角活动。2009年,地调局系统内由于个别人忽视法律、忽视制度,出现了问题,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局纪检监察审计室及时抓住时机,开展了经济法规宣传与警示教育培训巡回讲座班活动。发展研究中心乘借此次活动,邀请有关专家结合本系统发生的案例,对单位的全体职工进行了财经法律法规培训与警示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讲课人收集的案例是大家在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如果不经心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则有可能出现问题,尤其是处于廉政风险性较大的岗位的关键人。此外,我们对因客观原因没能听成课的同志,进行了集中补课和追踪补课,落实了教育扫除死角制度。

用制度约束上课,用责任心、关爱之心为没有听到课的同志补课。这次扫除教育死角活动,是发展研究中心推进全员参加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尝试,体现了爱护同志、关心同志政治安全、廉政安全的尽职履责意识,有利于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反腐倡廉与廉洁自律能力,筑牢全体员工的思想防线。

此外,为了把反腐倡廉教育抓实,发展中心还建立了反腐倡廉教育处(室)报名制、签到制,保证了参加教育人员统计的真实性,从而维护了反腐倡廉教育的严肃性,体现了制度的约束性,增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做到“三能”

(一)反腐倡廉教育要能入耳

抓好反腐倡廉教育,要力求做到教育能入耳,就是尽可能做到教育的内容让受教育者能够听进去。这就需要在选题上、内容上下功夫,避免教育形式雷同、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防止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组织者首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认真进行讲课题材、内容筛选,做到组织者自己先能听进去讲课内容,同时注重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形式常抓常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时刻保持新鲜感,才能真正使教育入耳。因此,在举办反腐倡廉教育或法律法规、制度培训、讲座的时候,教育组织者如果能诚恳、亲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可以与受教育者缩小距离,使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

(二)反腐倡廉教育要能入脑

抓好反腐倡廉教育,要力求做到教育能入脑。要认真地、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组织好每一次反腐倡廉教育及其实践活动,如果能将活动办得有气势、有震撼力,使受教育者听后或参加活动后受到警醒,教育内容则能入脑。要想做到教育入脑,还要做到“三醒”:一是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单位、部门负责人头脑要保持清醒,主动做好每一次课前筹划,选准题材,选好讲课老师,谋划好教育活动形式,而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被动组织教育活动。二是讲课人头脑保持清醒,要针对不同的授课人群,认真了解不同单位、部门的廉政风险点、案例、相关法律法规等情况,做好课前备课准备。三是听课人头脑保持清醒,要明白单位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是在认真履行教育责任,是提醒大家不犯错误。心态摆正了,头脑自然就会更清醒,就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参加相关实践活动。

(三)反腐倡廉教育要能入心

抓好反腐倡廉教育,要力求做到教育能入心。我们在实践中,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注意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形式,选准教育最佳切入点,结合工作适时开展教育活动,丰富教育载体,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握教育的时效性。让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入受教育者之心,使教育者能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腐败害国、害民、毁人、毁己、毁家人,一定要远离腐败,牢记“君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三是要通过鲜活的案例,促使受教育者认真学习理论、法规、制度,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正确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经常提醒同志们自觉珍惜岗位、珍爱家庭、顾及前途。防止发生腐败的行为,避免一失足造成千古恨。

长期以来,我们党非常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在当前情况下,反腐倡廉教育也仍然是加强执政党队伍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也力求做到反腐倡廉教育既面向全体职工开展,又针对廉政风险性高的岗位人员开展,尤其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重点教育,使反腐倡廉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引发的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大胆实践,在不断拓宽视野的同时敢于探索,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同时注意提高,才能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授牌

   828日,2013年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工作研讨会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召开。会上,第三批共30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获准授牌。至此,我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已达139家,分为科技场馆类、资源保护类、科研实验类三类,遍布31个省(市、区),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科普基地网络。近年来,为强化科普基地科研科普能力建设,国土资源部搭建了多种国土资源科普交流、学习平台,编印出版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指南》,每三年对已命名科普基地进行评估,促进科普基地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提升科普基地研究服务能力等。今后,国土资源部还将适时编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近期、远期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推动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

国土资源部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建绩效考核

 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廉洁国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意见》强调,要建立完善领导和工作机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廉政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展所长、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建绩效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使用。 

《国土资源执法卫士》出版 姜大明作序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作序,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社长陈国栋主编,部执法监察局、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组织撰写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国土资源执法卫士》,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2013年重大题材项目,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感人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国土资源部通报表彰的冀思珍、王健、金起龙、杨冰楠、韩晓东、黄友正、曹会坦、王登荣、龚洪潮、陈代富10名“国土资源执法卫士”的英雄事迹,集中体现了广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国土资源事业甘于奉献的忠诚精神。

  地学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8月31地学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地学哲学委员会十四届学术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行业相关单位、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近16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朱训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地学哲学委员会30年来围绕国家建设大局,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徐德明在讲话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希望地学哲学委员会,在新的形势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为实现“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开展“播种油气理想”荐书活动

9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团支部开展了以“播种油气理想”为主题的推荐好书活动。中心团支部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集中讨论等方式,从众多书籍中精选出《美丽心灵》《少有人走的路》《习惯的力量》《成长》《活出生命的意义》5本书籍,推荐给青年职工。此次荐书活动,旨在激发青年职工的人生追求,积极倡导青年职工努力扎根油气事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全力付出,使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油气中心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

湖南“美丽国土资源”摄影大赛启动

近日,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的首届“美丽国土资源”摄影大赛启动,活动定于8月下旬至12月底举办,以“美丽国土资源”为主题,内容围绕地质找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农田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绿色矿山、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社会应用、国土资源执法、群众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人物和事件;以风光摄影、人像摄影和纪实摄影为三大题材,旨在推进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展现国土资源人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转作风、解难题、树形象”和服务“四化两型”建设的风采。参赛作品将由摄影专家和国土资源领域相关专家进行评选。


文化推介

国土资源部2013年“书香三八”征文佳作选登

讲讲母亲年轻时代的生活

   (董文清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祭祖思亲的日子,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但她的音容相貌依然能浮现在我面前。她是个坚强乐观的人。母亲生于三十年代,赶上了那个裹脚的时代,听母亲讲,她怕疼,前脚刚给裹完,她后脚就去一边给自己松绑,最后母亲的脚就没有变成小脚,但她的脚趾也有被裹过的痕迹,有两个脚趾也一直不能直起来。

母亲家没有男孩,为了照顾姥姥,母亲就扮演起了男孩的角色,没有出嫁到外面,父亲就是招来的女婿。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民,那时还有生产队,母亲所在的是小队,队长给大家分配任务,根据农耕时节不同,浇水施肥拔苗收割等工作,队长根据大家出力气多少每月给评分,母亲都是一级劳力的十分。因为孩子都多,每年到年终算账的时候,队里按公分减去队里按劳力或按人口分玉米、玉米秸、豆子等农作物,家里还都是负分,母亲说从我一降生家里的分基本就没正过。

下地回来,还要管一家人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什么事情都要做,每天吃水要去挑,家里也打了个压水机后才不用挑水,再后来才有了梦想中的自来水。粮食都要自己去磨,每次磨面都像在蒸笼里一样,机器的轰隆声导致噪音很大,面对面说话都要声音很大才能听清楚,整个屋里都飘着面粉,磨完一次面都成“白毛女”了。磨面还分磨几回,一回和二回的面最白,口感也好,超过五回的面基本就是现在俗称的全麦了,最后剩下的是麸子,可以做猪食。

衣服穿得不能再穿了,就剪出一块一块可以利用的布头,那会也没有胶水卖,用面粉打成浆糊,把布头一块一块贴在木板上,一层一层粘上,至少要粘十几层,等晾干待用。依据脚的大小剪个鞋样,再用锥子和麻绳纳鞋底,最后将鞋帮和纳好的鞋底缝在一起,就成了鞋子,小时候我们都穿着这样的鞋子。

每到冬天基本只能吃到大白菜、土豆、萝卜等极少能储存的菜,大白菜就是当家菜,立冬收了白菜,就都储存在深两米左右的菜窖里,赶上冬天的晴天时常还要倒一倒,长期捂着容易腐烂。

最热闹的还是春节,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腊月初一,母亲就开始用大柴锅加上点沙子炒玉米花,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腊月初一崩一崩,大人小孩不得病;腊月初一炒一炒,来年就比今年好。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把一年的灰尘都扫去;二十五炸豆腐,家家户户泡豆子,先出豆浆,点豆腐,最后还要制作豆腐的二次加工,做炸豆腐和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还有糖三角、豆包等,要蒸好几锅呢,准备正月里才吃的;三十晚上吃顿稀罕的饺子,一年中,只有过年这几天我们才能够吃到这些好吃的,所以记忆犹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子慢慢好过了,儿女渐渐长大了,母亲也不用那么辛苦了,但她还是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操心。现在的日子不用向过去那样算计过日,母亲也曾开心的说过“赶上个好日子的后脚“,让我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现在,母亲已离开我们快三年了,我会接过母亲热爱生活的接力

棒,因为我是她生命的延续,好好生活,努力工作。

《城南旧事》里的故都情怀

(韩 静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来到北京之前,我对北京的认知大多停留在那些以北京为背景的戏剧和小说上,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书里一开场就是迎面飘来的叮当骆驼铃声,北平街道两旁枝叶细密的国槐,“小小子儿,坐门墩儿”的童谣……而小说中那地道的北京话儿好像有了声音,句句字正腔圆,在耳边余音不绝。嘴馋的我甚至一个劲地琢磨那“驴打滚儿”到底是怎样一种小吃。这一切无着落的文字竟然唤起了我对数十年前、数千里外的老北平无端的一丝乡愁。

小说的情节为我们编织出一个老北平现实而繁复的梦:因爱而疯颠的秀贞,幽雅而带有几分神秘的兰姨娘,朴实宽厚而身世坎坷的宋妈,还有为了供弟弟读书做了贼最终送了命的车夫,每个人的命运都可悲可叹。小说最后那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结语,像钉子一样楔在读者心里最柔软的角落,让人们对亲情和乡愁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再后来,大陆导演吴贻弓将它搬上银幕,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乡思通过舒缓自如的叙事结构倾倒了无数观众的乡心。那首几十年前唱遍校园的“长亭外,古道边”又四处回响。这部电影也因此成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一部巅峰之作。

直到有一天,我来到这个小说曾经描摹过的城市里读书,所有的梦想都在踏上这片土地的那刻起尘埃落定。眼前的北京已是另一番面貌,只有国槐的叶子果真还那么细密,北京的大风依然如当年一般粗粝。其他的则面目全非,剩下的老胡同儿一律涂上了灰漆,造作得令人生厌。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时间,作为几代古都的那些历史地标就消失了踪影,变身为工地上的尘埃。这座城市里新鲜的东西越来越多,以至掩盖了它本来的面貌,胡同四合院、巷陌小人家的景象似乎与书里描绘的情景并不遥远,但想去回顾的时候,却发现已经鲜有旧迹可寻。

虽然我也只是个外地人,但我发现自己爱上了那个最最本真,最最“百姓”的北京,它不是宽阔的三环马路,不是嘈杂的大都市生活,甚至不是故宫的红墙琉璃瓦。我喜欢漫步北京的胡同,喜欢看四合院屋顶上变黄了的枯草,喜欢院子门口古旧的门礅儿,喜欢蹲在胡同老墙下扇着扇子乘凉的老大爷。是的,北京展现给世人的不应该只是现代气息或者皇家气息,还应该是一段段平民的往事与传说。现代气息纷繁而浮躁,皇家气息只能存活于那段历史之中,而只有属于民间的文化气质才最为鲜活也最为持久。
  有时候,怀旧的确是有些自寻烦恼。北京会一步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是不可阻挡的现实。好在此刻,手捧这本《城南旧事》,书中的文字还能够给我们留下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记录以及值得回忆的念想。宁静的夜晚,翻开泛黄的书页,迎面吹来上个世纪带着泥土味的晚风,老北京的记忆又悄悄进入我的梦中。

 

徽志解读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徽志解读

 

    该
标识的整体轮廓是含经纬线的圆形地球图案。外形采用蓝色地球作背景,右上方辅以经纬线,锤子连接成字母“G”蕴藏于地球之内,地球“G”内部是一个经几何变形的字母“S”,两个字母构成“地质调查”(Geological Survey)的英文缩写,揭示了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所从事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工作对象,通过地质工作三件宝之一的锤子来展现地质行业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该标识整体色调为蓝、绿、白三色组合,既协调又醒目,庄重而动感。蓝色的字母“G”和锤子融为一体,代表科技和技术,象征北京地调人善用科技、注重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致力于北京地质事业的长期发展;绿色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地质工作以环境友好为前提,与夸张扭曲的“S”形共同代表北京地调人朝气蓬勃、敢于创新的精神。

 


文化人物

康平1939-2011年),原名康建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顾问。1939年出生于河北深州,1957年毕业于宣化地质学校,1966年因“文革”肄业于云南大学文史系。历任云南地质队技术员、秘书、办公室负责人、团委副书记及子弟学校教师、宣传干事,《山野文学》杂志编委,《新生界》编辑部主任,《地质文学报》副总编辑,地矿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副主席等职。

早在1955年在宣化地校读书时,康平就和同学以地质实习生活得来的感受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诗篇,发表了组诗《勘探者的脚印》。参与工作后,更将地质工作融入文学创作,并于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野丁香》《野山之魅》《康平诗选》,报告文学集《大洋惊涛录》《康平报告文学选》,长篇报告文学《最忆是赣南》《不老沅水情》《圆梦南中国海》《中国地质拓荒录》(合作),中篇报告文学《挺进公海》《大震谁先觉》等,编纂有《中国地质文学志》。另有八集电视专题片《笑傲天劫》、院士科普书系《面对大自然的报复》。作品获云南省19811982年优秀作品奖,地矿部文学作品优秀奖,第一、二、三届全国地质文学宝石奖,中国第三届《星星》新诗大奖赛优胜奖等。生平事迹已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

 

 

 

 

康平作品摘选:

边山入梦

边山夜夜入梦。夜夜

把我的老年生物钟打乱

我也天天神游。天天

神游于青春时代的边山

 

当年的伙伴们何在?

如今只能通过电话交谈

不时传来某老友“走了”的消息

让人无尽伤感

 

有时又传来令人激动的矿讯

似乎引诱我重返边山

边山如此眷恋我,又折磨我

折磨一个老迈的地质队员

 

边山与我,是两情相悦

我与边山,是两心相恋

我和边山的心理距离如此之近啊

虽然地理的距离很远很远

 

2009326日,石家庄)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廉政文化、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文化人物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3年第09期(总第19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  徐梦华  谭正敏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单昌昊                          真:(010) 66554908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