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文化动态2013年第1期

 

地学文化动态

 

2013年第01期(总第11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  

中国地质图书馆  联合主办                 20130111


 

目 录 

文化研究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  促进地质事业繁荣…………李海清

    领会十八大精神  推动地质文化建设……………顾晓华

    以史谋道  创新发展……………………………… 

    文化之力:传承·创新·引领……………………冯继勇

廉政文化

    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 张先余 孟轩 王双敬 王国波

文化在行动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座谈会召开等6

徽志解读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徽志解读

文化人物

    翁文灏


文化研究

繁荣地质文化  服务地质找矿

编者按:201211月,第二届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建设成果凸显的兄弟单位代表谈经论道,共享经验,会议发言及成果受到与会代表一致称赞,精彩的文化论道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会后至今,仍有不少代表及读者提出希望能以集纳形式将这些成果刊载,并传递得更为广泛,为地质文化建设激发灵感,触动思考,予以启迪。故将分期刊之以飨读者,并期有所用,有所值。此为第一期,摘选四篇。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  促进地质事业繁荣

李海清  中国地质调查局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要指示,把文化的定位和作用推到了新高度,也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发展和建设适应时代和任务要求的地质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辞使命。

地质文化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万地质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地质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与矿产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凸显,地质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勘查成本和风险也越来越高地质行业管理面临“破解两难”“凝心聚力”“树立形象”等重大课题,需要做大量工作来破题地质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必将成为地质工作繁荣发展和“破解两难”的内生力量源泉。

地质行业自身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艰苦的环境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铸就了特有的精神品格和行为风范,“三光荣”“四特别”等地质精神激励着几代地质人前赴后继,为祖国寻找宝藏,至今仍熠熠生辉。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传承弘扬这些宝贵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赋予地质文化以新的时代元素,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源源不断地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提供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源泉。要为地质文化研究搭建平台,积极创作优秀的地质文化作品,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地质文化理念、传播地质知识、弘扬地质精神、树立地质人形象,提振地质人攻坚克难的士气,增强地质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让地质事业永远充满激情和生机。

地质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打造地质行业共同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精神保障。我们要全面、有力地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地质队伍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地质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地质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领会十八大精神  推进地质文化建设

顾晓华  中国地质图书馆

党的十八大指出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将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和行业特点的地质文化,不断增强地质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为行业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丰富地质文化内涵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为我们建设新时期的地质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从本质上看,地质文化既是行业文化,也是科学文化、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又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是引领地质找矿突破、保障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丰富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源泉。发展地质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客观上要求人们要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哲学高度揭示地质文化的本质,科学构建地质文化建设体系。

从功能上看,地质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显著作用。需要我们站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地球科学事业发展的角度,借助文化的形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地质文化的创新发展。

从目标上看,建设和发展地质文化的根本目标是要变革思维方式,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挖掘和梳理科学生态观思想,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在生产实践中自觉运用地球科学知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支撑和力量源泉。


二、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拓展地质文化外延

党的十八大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

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进程中,地质文化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推进地质文化建设与传播,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积极引导公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努力构建人地和谐社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并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以服务国家地质工作为己任,加强地质文化建设

地质文化是地质人的精神家园,是地质事业的血脉,也是地质事业发展的动力。当前,地质事业正处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保护重任在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地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一是深化地质文化理论研究,为地质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二是加强地质文化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政策机制建设,形成有利于地质文化建设的环境;三是大力加强地质文化产业化探索与实践,形成一系列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四是提高地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理论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五是加强地质文化建设的宣传,总结、弘扬地质文化的现实意义。

“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启动创新破难的地球科学“文化引擎”,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和创新地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依托先进文化之魂,在为地质事业强基固本的同时,助推地质事业实现新跨越。

以史谋道  创新发展

孙 枢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地质科开始地质工作为起点,中国人自己筹划开展地质工作至今正好一百年。我国地质教育、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历尽沧桑,不断进步。

回顾历史,长期的封建社会阻碍了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也阻碍了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所幸的是,辛亥革命之后,地学先驱们在1912年以后的30多年里,奠基和初步发展了中国的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到1949年,我国的地质学家已达到约300人。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成立了地质部,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措施发展地质事业,其中包括适当集中全国地质学家解决国家建设的迫切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开展科学研究,最早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以勘探矿产资源为主要任务的地质机构;大力发展地质教育,培养人才,除大学地质系外还建立了多所高等地质院校。由此,我国地质事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然而,十年浩劫给我国地质事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我们错失了参与板块构造理论为代表的地球科学革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和能源的需求大增,同时在工程、环境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需求也大增,我国地质事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经过百年积淀,我国的地质科学学科门类已经比较齐全,高等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有一支相当规模的地质工作和地质科研队伍,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可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需求和任务。可以说,我国已成为地质大国。

固然如此,但客观评价,我国仍非地质强国。这主要表现在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只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要达到地质强国的水平,还需要在科学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创新、研究思路创新等方面对世界有所贡献。以SCI为例,过去我国在创新上不够,但最近若干年有了可喜的变化。我国SCI科技论文总量已升至世界第二位,与九十年代相比发生了数量级的变化。但我国科技论文篇均被引位列全球第七位,低于世界平均值。这说明科技论文的数量虽然多,但整体质量还不理想。如果我国科技论文的被引频次能超过世界平均值,就可以说我国的科技发展进入了科技强国之列,地质科学也可如此考量。

评价科技的强弱主要看科技成果的水平和影响力。这里强调SCI是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的。科学技术创造性活动的总和可以“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概念来表达,研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是获得基本原理、新发现、新理论的过程,无特定的应用目的;应用研究有特定的目标和目的,包括过去说的应用基础研究;试验发展是利用现有知识产生新的产品、材料、装置和新的工艺。不区分科学与技术,不区别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谈建立科技评价体系是困难的。地质学是基础与应用密切结合的学科,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研究,根本的评价标准是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中,地质科学和技术各方面都肩负着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应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倡导创新文化,这也是实现地质强国目标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正行进在这一过程之中。

文化之力:传承·创新·引领

冯继勇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地质勘查队伍, 六十年风雨历程,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辽宁有色团队文化是传承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引领的文化,这一神奇的力量越来越成为辽宁有色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

一、在继承中发展,辽宁有色团队文化的传承力

六十年漫漫征程,辽宁有色地质人满怀建设新中国的远大理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下度过了自己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他们身背地质兜,带着咸菜和干粮,手拿“三大件”,常年与大山为伴,与荒漠为伍。顶烈日,抗严寒,找到了一批又一批矿产资源,谱写了地质勘探史上的辉煌,也把地质文化传承到全国各地,展示了地质人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建功立业。

二、富于特色,辽宁有色团队文化的创新力

建设队伍,文化先行。辽宁有色地质局提出“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实现辽宁有色富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开始实施在传承地质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文化战略。

贴近“保障发展大局,提升能力建设”这一创新主题。以党建带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职工素质,为顺利完成党组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辽宁有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紧紧抓住阵地建设不放松。恢复了《辽宁有色报》,建成局党校和团校,并加强外送培训。各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实施好“五项工程”。

突出地勘行业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九大文化系列(十五个单项)、软硬件齐备的特色文化体系,实现“人企合一”,齐心协力助推全局经济持续发展。

实现了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实施团队文化战略的成功对接,取得丰硕成果。辽宁有色局及其下属单位多次荣获各类荣誉称号和奖项。局系统职工有多人次荣获各类荣誉称号及奖项。

三、一个“快”字 诠释了辽宁有色团队文化的引领力

“快”字创造了辽宁有色发展高速度。辽宁有色大厦置换只用了两年,筹建辽宁有色展览馆只用了3个月,筹建辽宁有色图书馆只用了2个月……纵观辽宁有色的崛起过程,可用一个字来形容,即“快”。

“快”字诠释了辽宁有色团队文化的引领力。这种引领力带出了高效率、快速度以及雷厉风行的作风,即信奉“立刻行动,快乐工作”。

经过60年沉积富集而成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辽宁有色团队文化,是激励辽宁有色地质人铸就丰碑的力量源泉和精神保障,是打造百年辽宁有色的核心竞争力。

 

 

廉政文化

编者按:《地学文化动态》第十期“廉政文化”专栏推出后,广受廉政建设工作者的好评。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海清读后还专门批示,并提出期待:“办得好,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刊载不同方面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解、探索和做法,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借鉴意义,读后给人以不少启发。希望不断增加廉政文化的内容,包括介绍一些部局以外单位的廉政文化建设情况,以便相互学习,促进我局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夯实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

确实如此。国土资源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已与全国上下掀起的廉政文化建设涌流汇为一体,研习“他山之石”,相互借鉴,沟通共融,并取之为我所用,不失为好的途径。故此,本期特刊出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安排的由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多家中央国家机关部委联合组成的2012年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期读者借鉴。

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

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张先余  孟轩 国土资源部 , 王双敬 王国波 国务院法制办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结合实际、重在建设的原则,紧紧抓住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价值理念这个关键,总结实践经验,把握工作规律,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政治文化,它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中央国家机关作为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担负着从宏观上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能,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枢和“火车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履行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央国家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中央国家机关只有打牢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通过培养廉洁从政价值理念、建立健全廉政制度和行为规范、开展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好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基本道德规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央国家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培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理念和行为,而廉洁从政不但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这就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人、熏陶人、培养人、塑造人,培养党员干部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央国家机关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中央国家机关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正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受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影响,特别是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入,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动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尤其要在治本和预防上下更大功夫

(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公正廉洁地履行职责,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制定、重要公共权力的规范行使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央国家机关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二、认真总结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特点

(一)培育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是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中央国家机关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其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从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出发,大力培育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只有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去落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全方位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才能实现廉政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良性互动,推动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三)切实加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是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央国家机关大部分党员干部是经济社会发展某个领域的业务干部,所想、所做的多是这个领域的业务工作。而作为党建基础性工作的廉政文化建设,如果不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就会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无的放矢、流于空泛,与业务工作形成“两张皮”,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把廉政文化的内涵根植于机关履行职能的具体实践中、融入部门业务活动中,围绕业务流程中容易出现腐败的环节,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制约,努力做到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形成具有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促进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开展贴近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开展符合机关特点、融合业务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动性、创造性和多样性,通过文化的积累、渗透、感染、塑造等作用,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机关文化氛围。

(五)着眼建章立制是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廉政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做到以制度扬文化、以文化促制度,制度与文化并举。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注重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作法,进而固化为制度,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真正发挥制度的整体合力。要通过反复教育引导、督促检查,使制度建设内化为干部职工的内在信念、共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廉政制度才有生命,廉政文化才有活力。

三、深刻认清当前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各部门和单位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明显。但同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廉政文化建设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实效性不强。有的部门和单位开展活动时,廉政文化的内涵不够突出,把廉政文化混同于一般的党建工作和群团活动,存在廉政文化建设“搭车”现象。内容和形式、规模和效果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习惯于“空对空”讲理说教、做表面文章。二是与部门实际脱节。有的部门和单位廉政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存在“自娱自乐”和“两张皮”现象,没能有效发挥廉政文化对业务工作的保障促进作用。三是突出部门特色不够。有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没有体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特色,满足于开展一般性的文化活动。

(二)廉政文化建设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兴媒体利用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快、辐射广的作用;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滞后。二是人才优势发挥不够。由于平台较少、载体有限,使得一些既有创作才能和文艺特长,又有参与热情和组织能力的干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总结提炼不够。不少部门和单位缺乏对廉政文化建设内在规律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开展评选表彰奖励活动、结集刊发交流等层面上,缺少总结提炼和理论升华,用之反哺廉政文化建设。

(三)廉政文化建设创作和传播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作题材偏窄。不少部门和单位没有将廉政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计划,创作体裁也比较局限,存在形式单一、题材狭窄、影响过小等问题。二是文化精品较少。不少单位和部门习惯于以短平快的方式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创作活动,缺少精品战略意识,没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体现廉政主题的创作项目,打造出一批干部职工喜爱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三是研讨交流不够。开展活动多局限于本部门机关或本系统范围内,没能在中央国家机关推广交流和资源共享,没有充分借助大众传媒等多渠道地向社会宣传普及,弱化了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廉政文化制度机制建设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缺长效机制。有的部门和单位一方面未能真正确立指挥有力、落实到位的领导体制,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缺乏一个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工作机制,未能形成常态化工作局面。二是缺系统规划。有的部门和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不明确,缺少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规划,工作处在盲目应付状态,导致文化建设无头绪,效果不明显。是缺监督考核。个别部门和单位片面强调本单位的困难,廉政文化建设只停留在“文件”上,缺少责任机制,只有任务部署,没有检查监督,造成工作发展不平衡。

存在上述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重视不够,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有的领导干部对廉政文化的心灵熏陶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花架子、软功夫,远不如查办案子、惩治犯罪见效快、影响大,也不如加强监督、完善制度作用实。有的党员认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对象和教育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搞廉政文化是“干部生病,群众吃药”。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把廉政文化建设当成可有可无的任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度不高。

(二)责任不够落实。有的部门和单位没有通过制度确立抓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检查考核、奖惩措施,造成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抓工作力度不够大,进而使所在部门或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未能制度化、常态化,经常为谁牵头、谁负责问题互相扯皮。

(三)制不够健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能以长远眼光、战略思维,在构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既未注重整体和长远规划,加强前瞻性研究,明确各部门责任,整合各方面资源,强化服务保障,又未完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和专业工作者参与机制,搭建有效平台,使得机关现有的组织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得不到持续整合利用,造成廉政文化流于形式的东西多、入脑入心的东西少。

  (四)投入不够充分。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既需要不断拓展领域,持续深入推进,逐步扩大其覆盖面,又需要不断丰富内涵,积极创新载体,逐步增强其影响力和渗透力。但少数部门和单位由于主观上重视不够,客观上人手少、任务重、经费紧张、办公条件差等因素,廉政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相对不足,造成工作有想法无办法、有创意无落实的窘境。

四、深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建议中央国家机关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上坚持从基础工作入手,一方面立足当前,强化教育,改进方式,解决思想认识和工作实效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吸纳整合,健全机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长效化。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宣传引导,加强责任教育,着力强化干部职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一是通过文件传、开会讲、领导带、活动创等多种形式,培养廉政文化建设长久观念,坚持长期开展廉政形势教育,提高廉政文化认同度。二是坚持开展廉政风险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掌握公共权力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廉政风险随时存在,与自己密切相关。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开展行政道德教育,使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党政机关是受人民委托代人民行使权力的“公仆”,提高其行政道德认知水平,增强公仆意识,正确对待权力和责任的关系,增强践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二)紧密结合实际,突出部门特色,切实增强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一是抓好融合,拓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域。坚持把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五型”机关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针对性,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覆盖面,发挥廉政文化服务保障功能,推动部门和单位中心工作。二是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坚持围绕“注重监督、预防为先、以人为本、文化促廉”的思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新兴媒体,拓展文化平台。通过领导“讲廉”、网络“传廉”、歌曲“倡廉”、征文“扬廉”、典型“示廉”、案例“警廉”、读书“思廉”、家庭“助廉”等活动,使机关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得到启迪。三是打造品牌,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将廉政文化融入机关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的廉政文化进机关系列活动、创立一批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一批有内涵的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精品等,积极打造廉政文化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廉政文化层次。同时注重廉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掘、鼓励和培养廉政文化创作尖子和积极分子,创作廉政文化精品,发挥传导和带动作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上台阶。

(三)注重兼容并蓄,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构建具有中央国家机关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一是坚持理论武装,确立廉政文化建设指导体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利用中央党校分校、康铭论坛和部门党组(委)中心组等载体,建立理论辅导体系;利用理论武装在线、门户网站和报刊等媒介,建立宣传交流平台;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理论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加快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注重增加文化含量,建立以廉政理念为主导的精神文化体系。要勇于借鉴,从国内外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并结合机关实际,吸收到廉政文化建设中,丰富机关廉政文化内涵;要善于继承,从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挖掘廉政文化资源,并围绕部门特点,打造精神家园,使机关廉政文化不仅具有优秀文化的传承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把握实践性特征,创立以践行廉洁从政价值取向为主线的形象文化体系。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要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强化廉政意识;通过建立完备的宣传体系,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规范行政作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展现机关党员干部良好的形象,推动廉洁型机关建设。

(四)加强系统规划,建立健全机制,持续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一是编制系统规划,加强顶层设计。要围绕中心工作,结合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操作性的系统规划,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党组(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和机关绩效管理考核之中,形成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将廉政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推动工作落实。三是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科学化水平。依托各级廉政文化研究会和各类反腐倡廉理论研究机构,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推进,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要求,紧贴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立足中央国家机关实际,深入开展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把部门和行业生动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加以总结、归纳、宣传,不断形成工作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文化在行动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20121214日,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召开。温家宝、李克强、周永康分别题词、批示,对中国地质学会90年辉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地质学会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徐绍史部长要求中国地质学会以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地质工作发展大局,找准结合,站好位置,理清思路,发挥优势和作用,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国土资源廉政警言佳句大赛圆满收官

近日,持续近一年的国土资源“廉政警言佳句”落下帷幕,大赛评委会从2万余条投稿中,甄选、收录优秀佳句3000余条,评选出“月度佳句”64条,最终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这项活动契合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与国土资源业务工作和国土资源文化紧密结合,影响深远。

多部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多项学习研讨活动

20121227,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召开“国土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会。围绕“国土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 主讲人员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分别就“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我国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新机制的思考”等主题做了精彩演讲。另外,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于同日也举办了题为《生态文明与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专题辅导报告。

地调局召开座谈会讨论反腐倡廉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谋划好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反腐倡廉工作,2012121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座谈会,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的指示,对局反腐倡廉及廉政文化建设“怎么看、怎么干”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对2013年在教育、制度、监督、队伍建设以及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要抓的主要工作和措施提出思路和办法。

郑州综合所开展廉政教育

20121228日上午,郑州综合所召开廉政教育会议,促进郑州综合所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会议介绍了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与任务、地调局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形势以及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通报局系统违法违纪案件,分析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原因。要求大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谁有权谁防、谁领导谁控的原则,强调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管理,教育、制度、监督要“三管齐下”,建立完善好该所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地调局团委书记培训班成功举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团委书记培训班”于20121211-16日在地调局团校成功举办,地调局28个直属单位的30余名团组织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学员通过聆听专家学者所做的行业文化建设、地质精神传承、战略思维、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提升共青团干部魅力等课程,参加座谈交流、联谊、影片观赏、实地调研以及户外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沟通,提高了素质。


徽志解读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徽志解读

 

圆圈内的汉字为该所中文名称,“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CAGS”为其英文名称,图案中间的蓝色椭圆形图案为地球,代表该所从事地质工作领域。

地球图案中横向和竖向的线条为地球的纬线和经线,地球中间经过变形和颠倒摆放顺序的“TKGY”是“探矿工艺”四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将其设计组合为井架图案,标明该所主要从事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含意,标志上的“1978”即为该所成立的年份。

标志的标准色为蓝色,代表了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科技行业,蓝色寓意包容、祥和、踏实、可靠,象征工艺所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和“技术立所、人才兴所、创新强所”的发展理念,体现工艺所诚信、团结、务实、创新的所风。

  

文化人物

翁文灏( 18891971年),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地质学家,曾任北洋政府矿产股长,国民政府农矿部地质调查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创会会员之一,中国地理学会第一至十届会长。首创多个中国第一: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中国矿产志略》)的学者,第一张彩色中国地质测量图的编制者,第一位考察地震灾害并出版专著的作者之一,第一部《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大会的代表,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第一个油田(玉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岩和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理论的首创者。

其专业著作主要有:《中国矿产志略》《中国地史浅说》《中国地质构造对地震区分布之影响》《中国山脉考》《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中国地理学中的几个错误的原则》《甘肃地震考》《地震》和《锥指集》等。另还有《人类进化史纲》《中国古代史新研》等手稿。

翁文灏钟情于古体诗。担任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期间,创作的旧体诗数量甚丰。从1951年归国直至逝世,旧体诗的写作是其介入生活抒写心境排遣情绪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即使那些在“文革”中散失的不计入其内,翁氏所遗诗词也有近三千首,《翁文灏诗集》最后选录九百余首。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保护、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3年第01期(总第11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  谭正敏   徐梦华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薛山顺                          真:(010) 66554832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