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采空区围岩水流场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朱发浩;马占国;张帆;潘银光;兰天;张勃阳;韩猛
  • 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采空区;围岩;流场特征
  • 起始页:20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209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4005,50834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煤炭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B07028);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07KF14)
  • 刊名:能源技术与管理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
  • 主办单位:江苏省煤炭学会;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矿业大学
  •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 邮编:210024
  • 电子信箱:nej@vip.163.com
  • 期:6
  • 期刊索取号:P713.06 196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CAJ-CD》执行优秀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摘要
运用RFPA2000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采空区端部突水流场计算模型,分析了综放采场覆岩破断过程中采空区竖向流场特征、水平流场特征和流场流速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当隔水层被破坏后,顶板水沿裂隙通道涌向采面。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涌入工作面的水量逐渐减小,采空区中部的流速逐渐减小,突水部位进一步向采空区前后两侧收缩,工作面突水流速与承压水的压力成正比。当首次周期来压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垮落、离层高度上升,采空区压力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趋势,致使周边较疏松,形成“O”形圈;它是水流的主要通道,其宽约为20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