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致密碳酸盐岩酸蚀蚓孔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何春明;郭建春;王文耀;刘超
  • 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储层改造;基质酸化;酸蚀蚓孔;致密碳酸盐岩
  • 起始页:235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重大专项“考虑天然裂缝和溶洞的酸压工作液滤失研究”(2008ZX05014-006-007hz)
  • 刊名:断块油气田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
  • 主编:孔凡群
  •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 邮编:457001
  • 电子信箱:dkyqt@vip.163.com
  • 卷:1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623.206 959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储层最早使用的解除储层污染的增产技术之一。但现场实践表明,对于微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效果往往不佳。该文利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酸液注入速率、实验温度及使用不同酸液体系等方法,对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基质在酸化过程中蚓孔产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致密碳酸盐岩,由于基质渗透率非常低,在10MPa的驱替压差下,酸液仍然很难进入岩心基质,所以酸岩反应仅能在岩石表面进行,即使部分酸液进入基质孔隙内,由于残酸难以快速滤失,所以鲜酸难以迅速补充,使得酸岩反应的类型仅能停留在密集型溶蚀阶段,难以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此外,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比,分析了高渗露头及致密岩心的流动反应特点,证实酸液在高渗透岩心表面及天然裂缝发育处能形成酸蚀蚓孔。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对于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很难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