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多环芳烃的百年沉积记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吴玉玲;王新红;李永玉;洪华生;李和阳;尹明端
  • 单位1: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柱状样;安达曼海;沉积记录;马来西亚
  • 起始页:2512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777060);国家海洋局海洋三所科技项目(海三科2007021)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9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核心期刊:核心期刊
摘要
采用GC/MS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兰卡威岛邻近海域沉积物柱样(WC02)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与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重现了该海域近百年来PAHs的沉积历史(1898~2004年).研究表明,PAHs在整个沉积剖面(0~56cm)的含量介于13.2~60.1 ng·g-1之间(平均值28.4 ng·g-1),所分析的PAHs中以菲、萘、苝等化合物为主,与当地周边海域相比污染程度较轻.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较低,基本代表当地环境的本底值,即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天然物质的输入;20年代以后PAHs的总量有所上升,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2个峰值,表明这段时间内多环芳烃的陆源输入特征比较明显,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在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对该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母体、高低环PAH比值对沉积物柱样中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受到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污染为主、并伴有石油类污染,这与马来西亚西海域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进出口、海上活动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马六甲海峡繁忙的海上交通运输影响.对沉积物柱样污染历史进行分析,表明PAHs含量的阶段性变化与该地区不同时期的人文活动和社会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较好地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