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土丘陵区两种典型灌木群落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及养分流失的比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张冠华;刘国彬;王国梁;易亮
  • 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83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灌木群落;颗粒组成;比表面积;养分流失
  • 起始页:1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植被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建设技术”(2006BAD09B03);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SW05502)
  • 刊名:水土保持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 主编:刘国彬
  • 电子信箱:bulletin@ms.iswc.ac.cn
  • 网址:http://www.periodicals.com.cn
  • 卷:29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470.66144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柠条(Caraganakorshinkii)和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侵蚀泥沙颗粒组成、比表面积(SSA)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灌木群落均能显著减小坡面径流泥沙的流失。产流后流失泥沙黏粒、SSA与养分含量随降雨时间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有机质变化显著,全磷变化不显著。受植被盖度影响,泥沙中黏粒与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柠条群落>狼牙刺群落>对照裸地。侵蚀泥沙具有富集黏粒和富集养分的特征,富集率随群落盖度增大而增大(柠条>狼牙刺>裸地)。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不同,其中有机质均在2.5以上,全氮平均富集率为2.13,全磷为1.23。富集率随产流时间呈线性递减。流失泥沙养分含量与黏粒(粒径<0.002mm)含量及SSA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坡面土壤养分主要以黏粒为载体流失。SSA的变化不仅能体现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而且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