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亚地区表土碳酸盐含量和pH值的空间变化及其气候代用指标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黄代宽;李心清;江伟;赵彦龙;丁文慈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土壤;pH值;碳酸盐;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蒙古;中国北方
  • 起始页:129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G200004870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200220723)
  • 刊名:地球化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涂光炽
  • 卷:3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70.6208-2
  • 核心期刊:中国科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黄土-古土壤以及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作为常用的气候指标,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气候研究,然而碳酸盐含量的气候意义却缺乏足够的验证。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覆盖我国西北部和蒙古国全境,区域内温度和降水等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为验证包括碳酸盐矿物含量在内的地球化学代用指标的气候意义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场所。为此,选取了一条横跨该区不同气候带的采样线,对采样线上表土碳酸盐含量、pH值以及气象站的记录资料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1)表土碳酸盐含量的分布特征沿着纬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总体趋势,在北纬34.50°~42.50°的广大黄土、类黄土地区,碳酸盐含量较高,而北纬42.5°以北地区碳酸盐含量则相对较少,局部地区由于土壤母质为碳酸盐岩而具有较高的碳酸盐含量;(2)表土碳酸盐含量与pH值的非线性拟合特征反映出土壤碳酸盐矿物含量与pH值之间的化学平衡,两者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1)。酸性土壤地区的碳酸盐体系难处于饱和状态,碳酸盐易于淋失含量低,此时,碳酸盐矿物含量不宜作为气候指标,而碱性土壤地区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3)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使降水被迅速蒸发,加剧了碳酸盐类物质的表聚作用,使黄土、类黄土地区表土碳酸盐含量与降水量、温度都呈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4)黄土、类黄土地区表土pH值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密切(pH >7.R2=0.90),可以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过去大气降水量变化的代用指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