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细颗粒物质输运与再悬浮过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杨旸;高抒;汪亚平
  • 单位1: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悬沙输运;再悬浮;边界层过程;潮流深槽;杭州湾
  • 起始页:92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231010).
  • 刊名: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潘德炉
  •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 邮编:100860
  • 卷:30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26.066449-1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于2005年5月大潮期间在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的4个站位进行潮周期观测,获得了流速、悬沙等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水沙通量和再悬浮适量.分析结果表明,谈深槽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潮差自湾口向湾内方向增大;悬沙的组分以粉砂为主,分选较差,偏态以负偏为主,这些特征与底质一致;深槽中部和东部的悬沙沿岸线向湾内方向输运;深槽西部和东部外饲的悬沙输运方向与余流方向一致,分别向湾内和南部输运;除转流和流速加速初期外,垂线流速分布符合Karman-Prandtl模型,摩阻流速与垂线平均流速变化趋势一致。计算得到的表观粗糙长度在涨落潮时段的水流加速或减速阶段都呈增大趋势,且数值较大,这难以把它简单地归结为床面形态的作用,表现粗糙长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高悬沙浓度和浓度成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这一假说的验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现场观测和机制分析。计算所得的再悬浮发生的周期性与实测悬沙浓度的周期性相符,而且最大悬沙浓度的出现滞后于最大再悬浮通量,说明再悬浮作用对水层中悬沙浓度的交化具有重要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