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近海秋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王家栋;类彦立;徐奎栋;孟昭翠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黄海;东海;南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 起始页:62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6072;40706047)
  • 刊名:海洋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侯一筠
  • 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pxzhang@ms.qdio.ac.cn
  • 网址:Http://159.226.158.205
  • 卷:33
  • 期:9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22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2007年秋季搭载开放航次对黄海、东海、南海3个海域共10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3个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以黄海最高,为(2132±946)个/10cm2,东海次之,为(1954±2047)个/10cm2,而南海仅(156±56)个/10cm2;平均生物量(干质量)依次为(2193±1148)μg/10cm2、(1865±1555)μg/10cm2和(212±22)μg/10cm2。3个海区分选出的14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中,丰度上均以自由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85%、89%、85%。在生物量上,黄海以自由生线虫贡献最多(33%),多毛类居次;东海二者比例相近(约为37%),而南海则以多毛类占绝对优势(56%)。在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上,3个海区差异较大:分布于沉积物表层0~2cm的小型底粞动物在黄海高达90%,东海仅46%,在南海为63%。统计分析表明,本研究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及脱镁叶绿酸含量和底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与本航次之后在广东湛江和海南以东的南海海域开展的908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后者的小型底栖动物及线虫丰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海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