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前寒武纪细粒碎屑岩中纺锤状裂缝的成因分析:以燕山东部长城群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林;汤冬杰;付星梅;周锡强;李楠;梁光胜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8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纺锤状裂缝;微生物参与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成因分析;碎屑岩;长城群;燕山东部
  • 起始页:699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065)。
  • 刊名:现代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编:邓军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xddz@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22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6 572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燕山东部天津蓟县至河北兴隆一带中元古界长城群细粒碎屑岩中,普遍发育有在层面上表现为纺锤状裂缝的沉积构造,并曾经被解释为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或地震震荡液化脉等。这种沉积构造常与变余波痕、皱饰构造等相伴产出。根据初步观察与研究的结果推断,纺锤状裂缝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席对沉积面的封闭作用,导致沉积物在成岩作用早期发生脱气与脱水等作用的产物,因此可以将其归入微生物参与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席底构造)的范畴。纺锤状裂缝与其他的席底构造一样,为前寒武纪的沉积环境重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据,同时也说明在前寒武纪的地球表层环境中,微生物以其新陈代谢的多样性及巨大的生物量,在沉积纪录中留下了重要的烙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