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污泥填埋稳定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状变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朱英;赵由才;李鸿江;王绪科
  • 单位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污泥填埋;孔隙度;粒径;发芽指数;VM;TOC
  • 起始页:1207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教育部重大专项(305005)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广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州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州省土壤学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8
  • 期:4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污泥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内主要是一个厌氧降解的过程,不断发生着各种物理、化学变化。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容重、密度、孔隙度和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填埋220d后污泥的孔隙度与土壤的孔隙度相当,当矿化污泥园林绿化或农用时,适宜的孔隙度有利于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污泥平均颗粒粒径和中值颗粒粒径分别从初始的37μm和13μm增加到填埋400d时的143μm和70μm。研究表明:污泥颗粒粒径的增大有利于水分的快速排出以及填埋场的加速沉降。污泥的挥发性有机物(VM)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别从填埋初期的44.7%和23.5%降到700d时的24.2%和13.5%。在填埋过程中,脱氢酶活性从6.72mgTF/g.6h增加到13.9mgTF/g.6h。大麦和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从填埋初期的13.8%和18.7%增加到填埋500d时的71.6%和76.5%。大麦和白菜种子都在填埋500d时发芽指数超过60%,污泥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随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不断提高,植物毒性逐渐降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