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土沟壑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稳定性及成本效益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张应龙;谢永生;李晓;江青龙;张义
  • 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87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粮食作物;黄土沟壑区;生产成本;产值分析;效益分析
  • 起始页:201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KSCX-YW-09-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810);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KSCX2-YW-N-46-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801-03)
  • 刊名:水土保持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 主编:刘国彬
  • 电子信箱:bulletin@ms.iswc.ac.cn
  • 网址:http://www.periodicals.com.cn
  • 卷:30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70.66144
  • 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种粮收入是黄土沟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揭示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状况及其稳定性,选取黄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粮过程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状况进行了为期10a的跟踪调查,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生产稳定性最高,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4.2%;玉米次之,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7.2%;小麦的土地产出率年际变化较大,其生产稳定性最低。1999—2008年间,3种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及生产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从而得出,在黄土沟壑区,种植玉米的经济利润最高,大豆次之,小麦最低。据此提出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控力度及种粮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收入,促进粮食稳定生产,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