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鲁人齐;何登发;John;Suppe;管树巍;马晓鸣;王明健;桂宝玲;高金尉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震剖面;滑脱层;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楔;几何模型;运动学;龙门山中段
  • 起始页:93
  • 总页数:13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202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9906)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earthceforntier.net.cn;http://www.cugb.edu.cn
  • 卷:17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6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山前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垂向上具有多套滑脱层。其中深层次滑脱层位于前震旦系基底深度约(19±2)km的地方,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加构造楔,构造楔是龙门山中段山前带重要的构造样式之一。工区A剖面深层构造楔模型以后展破裂式叠加形成,断层产生的滑移量达45.5km;B剖面深层构造楔模型以前展破裂式叠加形成,断层产生的滑移量约16.6km;构造楔的形成导致上部断裂和岩层隆升并褶皱变形,A、B剖面山前地层相对川西平原最大抬升量分别为8km和3km。构造楔沿龙门山中段山前带走向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几何形态;分析其形成时间较晚,可能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通过对深层叠加构造楔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定量计算,其正演运动学模型与实际剖面解释相吻合。深层叠加构造楔的形成在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有着其相应的成因机制,在所能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与成因,可以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的动力机制提供一定的约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