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估算汶川地震同震水平缩短量:以白沙河段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石峰;何宏林;魏占玉
  • 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84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同震水平缩短量;影像对比
  • 起始页:67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9);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earthceforntier.net.cn;http://www.cugb.edu.cn
  • 卷:17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6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2008年汶川地震(Mw7.9)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震后现场调查获得大量的垂直和走滑同震位移数据,但缺乏同震水平缩短量数据,直接影响了对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特征的研究。文中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地震前、后QuickBird卫星影像对比,同时结合野外实地测量来分析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同震水平缩短量。白沙河破裂段位于中央主破裂带的西南端,距震中区映秀镇最近仅有15km。在该破裂段的两侧各有一条乡间公路,相距300~900m,我们通过对比地震前、后QuickBird卫星影像的公路间距变化,对比震后实测公路位置与震前的差异,获得了一系列的同震水平缩短量,其平均值为6.8m(RMS),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3.2m和1.1m,综合误差为2.33m。该估计值大于沿地表破裂带通过复原变形人工构造物以及变形地层所获得的同震水平缩短量,说明汶川地震在地表造成的水平缩短分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而破裂带附近所观测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