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彭艳菊;孟小红;吕悦军;谢卓娟;张力方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单位2: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出生年:1976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国海域;历史地震;地震参数;地球物理场
  • 起始页:1377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中国财政部2007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8-55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3B02)联合资助
  •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 网址:http://www.progeophys.cn
  • 卷:23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60.6208-1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对我国近海海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的震级、震中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各海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海域受历史地震影响的最大影响烈度,然后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的关系。研究发现:(1)近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的精度较低,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遗漏。(2)渤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较强,黄海次之,东海最弱。(3)近海海域的震害主要来自海域地震和近岸陆地强震的影响,影响强弱依次为:渤海、黄海、东南沿海、东海。(4)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运动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挤压方向影响。(5)海域地球物理场,特别是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分布与强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关系的相关性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域及滨海重要工程的抗震设防、海域地震危险性区划提供一定的基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