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闽西南小溪洋井田构造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宋立军;刘池洋;吴冲龙;周珍琦
  • 单位1: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 单位2: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推覆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小溪洋井田
  • 起始页:839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214600);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BA616A-06-01)
  • 刊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5
  •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 主编:骆振福
  • 地址:江苏徐州
  • 邮编:221008
  • 电子信箱:journal@cumt.edu.cn
  • 网址:http://zgkyxxb.periodicals.com.cn/default.html;http://zgkd.chinajournal.net.cn;http://xb.cumt.edu.cn
  • 卷:37
  • 期:6
  • 期刊索取号:P706.6 141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美国《煤文摘》(Coal Abstracts)、《煤文精选》(CH)收录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为加深闽西推覆构造带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采用构造解析与区域背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推覆构造带前锋处小溪洋煤田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存在滑脱和推覆2种性质的构造;井田构造整体几何形态呈“仑”字型,其中“人”字代表多次逆冲推覆的叠瓦状构造,“匕”指井田的倒转向斜构造和其内部沿轴面的滑脱断层;早三叠世与中侏罗世华夏、库拉板块先后分别向西侧的扬子和华夏陆块下俯冲,引起武夷山脉隆起,导致井田在来自北西的2期继承性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于印支期先后产生重力和挤压顺层滑脱构造,形成倒转复向斜褶皱,并最终于早燕山期形成“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在区域拉张环境下井田遭受剥蚀改造,并使部分构造产生反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