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包古图斑岩铜矿床的钛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魏斐;刘玉琳;郭国林;张锐;张云孝;汪疆
  • 单位1: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 出生年:1985年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包古图;斑岩铜矿;钛矿物;特征及成因意义
  • 起始页:645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课题(2007CB411305);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081201)资助
  • 刊名:岩石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5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霍明国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ysxb@china.com
  • 卷:2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50.66357
摘要
在大量薄片鉴定的基础上,本文对包古图斑岩铜矿的钛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钛矿物为棚石、钛铁矿和金红石。其中榍石在成岩期和成矿期均有形成,但主要见于成矿期的钾化阶段,与钾长石、黑云母共生;在后期的青盘岩化和沸石化阶段也有出现,但含量相对较少。成岩期的钛铁矿很少见,成矿期各蚀变阶段均有分布,但最常见于钾化阶段。金红石仅见于成矿期,钾化阶段早期可与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等共生,还见有被榍石包裹的细粒金红石,青盘岩化阶段亦有形成,与绿泥石共生。这些钛矿物最常出现于黑云母颗粒内部或其附近,这可能是斑岩型矿床的特征之一。榍石SiO2和CaO含量与理论值接近,TiO2偏低;钛铁矿均含锰,MnO含量1.97%~4.49%,还见有锰钛铁矿;金红石含有一定量的SiO2和FeOT,个别颗粒还含有少量Al2O3、MgO和P2O5。钛矿物组合特征表明包古图合矿斑岩为I型,形成于较高氧逸度环境,侵位深度不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