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徐芹芹;季建清;龚俊峰;赵磊;涂继耀;孙东霞;陶涛;朱自虎;何国琦;侯建军
  • 单位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4年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晚古生代;走滑断裂;变形序列;西准噶尔
  • 起始页:636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本文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411300、2001CB409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2078)资助成果
  • 刊名:岩石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5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霍明国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ysxb@china.com
  • 卷:2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50.66357
摘要
断裂构造的发育是不同地质历史、不同应力场条件下地壳应变的叠加。针对某一地域断裂构造的研究,理清其发育序次和不同阶段断裂系统对应的构造应力场,是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性质演变的重要环节。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认识中亚构造域性质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也为断裂构造和变形序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对研究区1500个构造面理产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构造面理:(1) 290°走向;(2)10°~20°和80~90°走向;(3)40°~45°和320°~325°走向;(4)60°~700和340°~350°走向。通过对野外构造现象、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断裂与相关地层及岩体的切割关系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解译,确立了走滑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样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变形序列:(1)大约在二叠纪晚期—三叠纪,由于准噶尔与中天山汇聚末期的区域性水平运动,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育最早一期北西西向(290°左右)右旋走滑断裂;(2)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发现区域性构造变形证据;(3)古近纪,主要受制于太平洋构造域,受到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北北东向(10°~20°)左旋与近东西向(80°~90°)右旋共轭走滑构造;(4)新近纪早期,受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发育北东向(40°~45°)、北西向(320°~325°)走滑构造,新近纪晚期应力场发生了小角度顺时针旋转,构造形迹又转变为北东东向(60°-70°)和北北西向(340°~35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