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岭西段加里东期苗儿山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苗儿山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少量印支期和早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具块状构造,由早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对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进行了1个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428.5±3.8)、(409±4) Ma的年龄值,反映出早志留世末、志留纪末—泥盆纪初2期岩浆事件。中期主体花岗岩具有富硅(SiO<sub>2sub>=70.09%~76.59%)、中铝(Al<sub>2sub>O<sub>3sub>=12.71%~14.72%)、高钾(K<sub>2sub>O=4.48%~5.73%)、中碱(Na<sub>2sub>O+K<sub>2sub>O=7.24%~7.91%)、高ASI(平均1.15)的特点,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主体花岗岩微量元素中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稀土总量中等(179.8×10<sup>-6sup>~270.6×10-<sup>6sup>),轻稀土富集[(La/Yb)<sub>Nsub>=5.07~14.33],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5~0.46)。岩体具有较高的I<sub>Srsub>值(0.706 60~0.720 82)和较低的ε<sub>Ndsub>(t)值(-8.29~-7.94),两阶段Nd模式年龄(t<sub>2DMsub>)为1.81~1.84 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变质泥质岩和碎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岩石。花岗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加里东期苗儿山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陆内强挤压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苗儿山地区在奥陶纪末—志留纪初北流运动和志留纪后期的广西运动中均产生过强烈的陆内挤压和地壳增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