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辽西瓦子峪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成因
详细信息   
摘要
位于燕山构造带东端的瓦子峪变质核杂岩,其NNE走向的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太古代变质基底与阜新—义县断陷盆地之间,总体呈低角度倾向北西,发育波瓦状褶皱。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组构皆指示剪切带上盘向WNW方向(约285°)剪切变形。变形温度估计结果(550~250 ℃)表明其起源于中地壳环境,并揭示经历过从深部向浅部的递进变形过程。剪切带北段抬升幅度相对较小,出露低温糜棱岩;中、南段抬升幅度较大,出露较深层次糜棱岩。黑云母与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岩脉与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上叠盆地的年代学资料综合表明,该核杂岩的活动时间为135~100 Ma,期间伴随早白垩世石山岩体的同构造侵位。核杂岩西缘后期剥露到地壳浅部时,在晚白垩世又被孙家湾—稍户营子中、高角度脆性正断层切割,最终出露到近地表。该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峰期破坏之中,在区域WNW—ESE向拉伸背景下,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下盘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塑性流动,不支持下地壳重力垮塌机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