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康复模式在震后脊髓损伤伤员康复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与康复模式在震后脊髓损伤伤员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象是对5.12汶川地震后我科收治的35例脊髓损伤伤员;模式组成成员有康复医生、脊髓损伤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各界的工作者、伤员、家属及陪护等;治疗干预方法是治疗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对应用对象实施康复评估,制定康复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康复治疗措施、反馈康复治疗效果的循环上升工作方式。结果:接受综合治疗干预后,35例震后脊髓损伤伤员在心理方面、小便处理能力方面、相关功能训练技巧和相关知识、矫形器和辅助器具使用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在震后脊髓损伤伤员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预防与康复模式,可明显提高伤员的整体康复效果,最大限度发挥伤员的残存功能,明显提高伤员的生存、生活和工作能力。
引文
[1]宁宁,廖灯彬,何富乔,等.小组治疗模式在地震截肢伤员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496-498.
    [2]石凤英,鲍秀芹.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王凤英,焦河,康霞.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护理管理体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773.
    [4]余秀君,何成奇,丁明甫,等.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医疗的应急体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5-586.
    [5]张军卫,王方永,李建军,等.地震后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20-622.
    [6]廖利民,鞠彦合,吴娟.地震后伤员泌尿系问题的处理与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52-65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