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地震后震区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破坏性地震可造成震区卫生设施极其严重甚至毁灭性的损坏。致灾区给水排水设施毁损,使人们的生活用水失去保障;同时灾区的用水又面临严重的生物和化学污染威胁,极易造成水介质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垃圾处理系统设施的破坏和瘫痪,使垃圾收集和运输趋于停止,大量垃圾的堆积对水源、空气、土壤可造成大面积的污染;房屋结构的毁损,使水、电、煤气供应中断,可造成储存水和食品的污染;食品加工系统的破坏、运输通道的堵塞、救灾食品的污
引文
1.李建平,李舰,单杰.潍坊市破坏性地震卫生防疫应急预案的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9(3):342
    2.国家科技部.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与产品手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8,5:1~43
    3.谭中贵,鲁东,时骏.防疫人员树立五个观念保地震灾区疫情形势平稳[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2):136
    4.滕建中.大地震后的疫病防治对策简介[J].兰州科技情报,1991,20(6):14
    5.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215
    6.李跃斌.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来自普洱地震中的卫生防疫工作纪实[J].防灾博览,2004,4(3):31
    7.李红旗,郭建民.张家口地区抗震救灾防病体会[J].武警医学,2002,10(2):117
    8.Wahlstrom M.Overview of the tsunamidisaster[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2005,20(6):378
    9.张玉润,郝元涛.地震灾区现场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风险因素与防控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37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