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转换波反射地震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转换波处理比纯波型处理更严格地依赖于所涉及的岩石速度的物理假设,因为不仅是时差而且还有成像点本身的偏移都依赖于介质的物理参数。因此,均匀和各向同性的不切实际的假设比对纯波型传播更加危险,后者成像点的偏移是由几何学确定而非物理学确定。在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一个有效速度比γ_(eff)≡γ_2 ~2/γ_0(式中,γ_0≡V_P/V_S是平均垂直速度比,γ_2是相应的短排列时差速度比)控制了大部分转换点偏移的特征。如果能在P波和转换波相应反射同相轴之间建立一个恰当的关系,那么,这些比值就能从P波和转换波数据中得到。简单地根据γ_0而不是γ_(eff)的采集设计能得到次优化的数据采集结果。针对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应用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勉强处理层状各向异性介质,把γ_(eff)简单地看作为输入一个速度比函数,有时可得到较好的精度。但是,简单的闭型解不用这些严格的假设就能消除双向型和后双曲型时差并计算转换点偏移。在这些公式中,最好是使用(相对深度而言)垂直旅行时作为独立变量,因为深度的确定在存在极各向异性时是不精确的,可能要推迟到处理流程的后面去做。如果地下有横向变化和(或)方位各向异性,那么,转换波在炮点和检波点位置交换的情况下,其数据不是不变的因此,一个中间放炮排列的道集会有非对称的时差尤其是在3-D勘探的情况下要是忽略了转换波速度场的这种单向特征就会导致成像错误
引文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