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汶川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汶川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借鉴日本及我国唐山市、台湾地区震后生态恢复经验,提出应科学规划、以"示范区"带动生态恢复、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绿地建设、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严惩不贷等恢复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议。
引文
[1]王文杰,潘英姿,徐卫华等.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8,(5).
    [2]王益谦.汶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EB/OL].科技导报网,http://www.kjdb.org,2008-11-12.
    [3]包维楷.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4).
    [4]夏明文.土地与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邓玲,李晓燕.汶川地震区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
    [6]黄铭洪等.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日本大地震后重建所做的5件事[N].太原日报,2009-5-12.
    [8]崔书红,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司.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环境保护,2008,(7).
    [9]焦胜,曾光明,曹麻茹等.城市生态规划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0]王文华.科学处理灾区废墟垃圾和绿地规划[EB/OL].科技导报网,http://www.kjdb.org,2008-11-12.
    [11]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11).
    [12]徐坚,周鸿.城市边缘区(带)生态规划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