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九江(瑞昌)地处华南地震区中北部,毗邻华北地震区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段。其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杨子准地台的台坳。中新生代时期为沉降带,具有大陆地壳三层速度结构,厚度在31-34公里之间变化,平均速度6.29公里/秒。该地区处在湖口—南昌重力梯度带西北侧,上地幔斜坡带,和九江—瑞昌负磁场异常带。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断裂构造活动性,史今地震活动基本特点和5.7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空区)、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震烈度分布、震源动力学参数反演、地表变形现象、建筑物破坏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这次5.7级地震是发生在九江—靖安地震断裂带西侧的铜鼓—武宁断裂北段破裂空区。其发震断层呈NNE向,倾向SE,倾角60°,断层破裂长度11-13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为倾滑正断层。这是受华北地区郯城—庐江断块向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产生拉分伸长张扭性破裂,应属于新生性地震断层活动产物。它表明在华南板内少震、弱震地区在华北块体向南滑动和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挤压应力场交迭作用下能够导致华南块体内部产生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加剧,从而使第四纪断层伸展破裂而孕育新生性中—强地震,尤其往往在台湾岛弧板缘活动带相对平静期阶段,板内块断则处于活动状态,存在由内陆向海域发展趋势。
引文
[1]江西省地震志,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谢军、范银飞、刘斌、王步才、袁定强等人,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7
    [2]中国地震学研究进展,陈运泰主编,地震出版社,1997·9
    [3]姚大全、凌学书等人,九江—瑞昌5·7级地震调查及其思考和启示,国际地震动态,2006·3月3期
    [4]九江市胜利胜利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江西省地震局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所,2005年10月
    [5]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江西省地矿局,地质出版社,1984年
    [6]马杏垣主编,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中国地震出版社,1989年
    [7]赣江峡江水利枢纽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其坝址地震基本烈度复核评价报告,福建省地震局,王洪涛、黄昭、潘琴龙等人,1994·10
    [8]江西省赣江构造带基本特征初步研究,江西省地质科研所,1982年
    [9]王洪涛、陈箴,闽台地球动力学及其能态结构研究,福建地震21卷1期,2005年3月
    [10]王洪涛、林锦华,台湾海峡南部94·9·16日7·3级地震的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研究,福建地震11卷1期,1995·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