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5.12地震前、后儿童心理行为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6~12月四川德阳地区2~6岁儿童心理行为现状,及时采取相应早期干预,保障儿童灾后心理重建工作顺利进行。[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各调查幼儿园2~6岁男女儿童1715例,采用美国Achen-back’s,(CBCL2~3岁及4~16岁家长用)量表进行问卷。与该市2005年756例相同年龄和相同调查方法的结果前后比较分析。[结果]地震对于女童的心理行为影响较为突出,2~3岁组女童攻击,破坏行为明显减少。灾后心理行为异常最多的为4~5岁组,而4~5岁组问题集中在女童,女童行为因子特点主要是性问题、躯体诉述减少,不成熟行为增多。[结论]地震灾区(德阳)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的问题已经明显,特别是女童,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引文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邵智.儿童心理及障碍防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司徒明镜.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4):712-715,723.
    [4]杨艳杰.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12-1513.
    [5]马莉萍.450名4-7岁儿童心理行为分析[J].中国儿保,2002,10(5):243-24.
    [6]郑毅.汶川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救助措施[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9):519-521.
    [7]王琦.德阳市756例幼儿心理行为现状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5(6):38-40.
    [8]刘国艳.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及情绪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8,21(5):41-4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