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辽代共发生自然灾害13种133频次,又以水灾、旱灾最为常见,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总体特征均有一定规律可循,呈现较强的波段性、明显的季节性及鲜明的地域性,且常常数灾并发引发饥荒,加剧灾情。
There were 133 natural disasters,13 kinds of frequency that floods and drought are the most common in the Liao Dynasty.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disast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regular.These disasters had distinct features in years,seasons and areas.Because many disasters often occured together,which would produce famine and more serious consequences.
引文
①张国庆:《辽代的自然灾害及其赈恤措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孟古托力:《辽道宗中后期自然灾害述论》,《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蒋金玲:《辽代自然灾害及其原因研究》,《北方民族》2003年第3期;关亚新:《试述辽金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对策》,《辽金史论丛———纪念张博泉教授逝世三周年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蒋金玲:《辽代救灾与抗灾措施研究》,《东北史地》2006年第2期;方世勇:《从水灾防治看辽代的赈恤机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5期。
    ①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受地球构造运动影响,发生破裂、错动,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见马宗晋等:《灾害学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
    ②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地震出版社1995年版,第475页。而于杰、吴跃利《公元一○五七年北京地震》(见《燕京春秋》,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30页)认为,辽朝“一〇五七年幽州地震”震级≥8级,地震烈度≤9度。
    ③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地震出版社1995年版,第478页。另据杨继祥《公元1022年大同云、应二州地震及其地质背景考证》(见《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考察,这次地震震级为6.5级,震区包括现大同、应县、怀仁和山阴县等广大地区。
    ①如熙宁十年(1077)苏颂使辽贺道宗生日,做诗《北帐书事》并注曰:“北中久旱,经冬无雪雨。”赵永春编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1]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向南.辽代石刻文编[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5]张柏德,郭珉.吉林月亮泡1025年自然灾害问题的研究[A].陈运泰.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6]陈永林.蝗虫灾害的特点、成因和生态学治理[J].生物学通报,2000(7).
    [7]马宗晋,高庆华,等.灾害学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8]张建民,宋俭.灾害历史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9]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0]叶隆礼.契丹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张柏忠.科尔沁沙地历史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A].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