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多次波特征及其速度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南黄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海水浅,海底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发育且与有效反射波混合在一起,使之真假难辨。通过已有的w5-st1井的测井岩石物性分析,建立2D地质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实现全波场模拟地震记录。通过分析模拟地震记录的速度特征可以看出,1 800 ms以下的深层能量团变化不大,这说明多次波能量太强,有效反射太弱,致使我们看不到有效的能量反射。通过波场快照并结合多种识别多次波的方法可以看出,与T7界面有关的短程多次波比较发育,严重干扰了有效反射。实际地震记录的速度特征和我们模拟的地震记录的速度特征基本一致,都是多次波强能量团严重干扰了有效波的反射。可以通过预测反褶积、波动方程延拓以及τ—P变换来有效衰减多次波。
引文
[1]姚伯初,王衍棠,等.南黄海盆地的地震方法试验[J].南海地质研究,2002,13:9-23.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
    [3]吴志强,温珍河.南黄海前古近系油气地震勘探策略[J].海洋地质动态,2006,22(6):20-24.
    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南黄海海域综合地球物理补充调查课题成果报告.2007.
    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南黄海海域综合地球物理补充调查课题成果报告.200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