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地震观测技术的产业化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国家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前瞻性技术领域的竞争 ,占领技术制高点成为各国国家发展的基本取向。本文结合地震观测现状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展 ,概述了地震观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科学需求 ,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层次上初步探讨了地震观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earthquak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twork as well as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ization on earthquake observation has been summarized from social and scientific needs point of view.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rthquak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briefly at the strategic level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引文
[1]王元,梅永红,胥和平.中国战略技术与产业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7,5170,8496,1634,116128
    [2]马宾.要制定“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总体战略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1997(2):16
    [3]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9395
    [4]邹益仁,马增良,蒲维.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16
    [5]钱清泉,谭永东,何正友.信息化时代的监控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自动化信息,2002(6):813
    [6]陈章立.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一).中国地震,2001,17(3):231245
    [7]陈章立.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二).中国地震,2001,17(4):326341
    [8]陈章立.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三).中国地震,2002,18(1):114
    [9]周挚,李倩,山秀明.现场总线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探讨.地震研究,2004,26(1):98103
    [10]林文兰.从技术创新到创新体系.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16,190206
    [11]蔡兵,戴燕艳,张海梅,等.市场机制与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443
    [12]吴国蔚.高技术产业国际化经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289335
    [13]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854
    [14]陈绍锋,韩健.政府推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2):4757
    [15]陈昭锋,黄巍东.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府行为创新.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35149,1018
    [16]陈书清,崔秋文.美国先进的国家地震系统(ANSS)概况.地震科技情报,2001(11):1419
    [17]U .S .GeologicalSurvey,WhatisANSS [EB/OL],http://www anss org/whatis html
    [18]崔秋文,陈英方.军事应用地震学研究.国际地震动态,2003(5):47
    [19]陈.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国际地震动态,2003(1):25
    [20]王文.台站资料在我国地磁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国际地震动态,2003(1):1014
    [21]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916
    [22]阎康年.科学产业化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者———贝尔实验室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8(Z3):596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