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复杂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微更新实效性初析——以江门长堤历史街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eliminary Effective-Evaluation for Micro-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Bloc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aking the Jiangmen Changdi Historical District as an Example
  • 作者:黄健 ; 朱雪梅 ; 张伟国
  • 英文作者:HUANG Jianwen;ZHU Xuemei;ZHANG Weiguo;
  • 关键词:实效性评析 ; 网络模型分析 ; 复杂网络理论 ; 长堤历史街区
  • 英文关键词:Effectiveness-Evaluation;;Network Model Study;;Complex Network Theory;;Changdi Historical District
  • 中文刊名:城市发展研究
  • 英文刊名: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 机构: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
  • 出版日期:2019-01-26
  • 出版单位:城市发展研究
  • 年:2019
  • 期:01
  • 基金: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传统村落物质实体构成及内涵价值研究(17BSH038);; 2015年省级培育创新团队项目支持课题:岭南历史文化村镇研究中心(15ZS0112);;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岭南地区旧城更新中社区街市建筑密度适宜性研究(51308130)
  • 语种:中文;
  • 页:131-137
  • 页数:7
  • CN:11-3504/TU
  • ISSN:1006-3862
  • 分类号:TU984.114
摘要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整体分析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系统,是对当前"微更新"问题的深化研究方向之一。以广东省江门市长堤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建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网络实效性评价模式,实证检验街区公共空间网络和居民活动路径网络能否相互匹配,籍此初步评析历史街区微更新对公共空间系统整体实效性的影响。
        It is one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to analyze the public space system of historical blocks based on the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aking Changdi Historic District of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ffectiveness-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space in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empirically tests whether the public space network of the block and the resident active path network can match each other. On this basis, the impact of micro-regeneration on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pace system in historical blocks is preliminarily analyzed.
引文
[1]唐婧娴.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政策利弊及原因分析——基于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城市更新制度的比较[J].规划师. 2016(05):47-53.
    [2]胡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原真性保护[N].新闻晨报,2017-02-08(002).
    [3]冯江.特集:城乡环境中的历史连续性[J].建筑学报. 2016(12):1.
    [4]李培,周豫,宋金绪,等.融合传统现代延续城市根脉[N].南方日报,2018-10-26(A13).
    [5]黄瑞茂.社区营造在台湾[J].建筑学报. 2013(04):13-17.
    [6]赵蔚.社区规划的制度基础及社区规划师角色探讨[J].规划师.2013(09):17-21.
    [7]袁媛,杨贵庆,张京祥,等.社区规划师——技术员or协调员[J].城市规划. 2014(11):30-36.
    [8]SharonZukin.NakedCity:TheDeathandLifeofAuthentic Urban Plac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4.
    [9]尼尔·哈里斯,休·托马斯,李琳.为多样化社会而规划?——对英国政府规划政策导引的回顾[J].国际城市规划. 2008(06):18-28.
    [10]陈依元.论“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根据和意义[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1):199-206.
    [11]赵若焱.对深圳城市更新“协商机制”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3(08):118-121.
    [12] D J Watts, S H Strogatz. 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networks[J]. Nature, 1998,393(6684):440-442.
    [13]ALBarabasi,RAlbert.Emergenceofscalinginrandom networks[J]. Science, 1999,286(5439):509-512.
    [14]李金华.网络研究三部曲:图论、社会网络分析与复杂网络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36-138.
    [15]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
    [16]狄增如.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复杂网络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3(02):111-116.
    [17] A L Barabasi, E Bonabeau. Scale-free networks[J]. Scientific American, 2003,288(5):60-69.
    [18] J Sienkiewicz, J A Holys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in Poland:fromBialystoktoZielonaGorabybusandtramusing universalstatisticsofcomplexnetworks[J].ActaPhysica Polonica, 2005, 36(5):310-317.
    [19] S Porta, P Crucitti, V Latora. The network analysis of urban streets:A dual approach[J].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5,369(2):853-866.
    [20]JGu,YZhu,LGuo,JJiang,LChi,WLi,QAWang,X Cai.RecentProgressinSomeActiveTopicsonComplex Networks[J]. 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15,604.
    [21]齐心.走向有限社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22]陈靖敏.基于社会网络保护与延续的历史街区综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3]李嘉靖.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社区规划编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4]何正强.社会网络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5]黄勇,石亚灵,冯洁,等.历史街区的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与研究——以重庆偏岩镇、白沙镇与宁厂镇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05):134-140.
    [26]孙一民,张春阳,林健生.江门长堤历史街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0.
    [27]胡晴晴.微改造,让老街区重生[N].江门日报,2017-05-12(A09)
    [28]李雪壁.大城巿商业街区网络分析——以杭州巿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29]司守奎,孙玺菁.复杂网络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1)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造对象主要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环境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全或破损严重、无障碍建设缺失、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群众反映强烈的住宅小区。改造内容的确定应坚持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则,从问题出发,顺应群众期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322号》)
    (2)全面改造是指以拆除重建为主的更新方式,主要适用于城市重点功能区以及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影响的城市更新项目。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主要适用于建成区中对城市整体格局影响不大,但现状用地功能与周边发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环境差的地块。(《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号))
    (3)1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4)网络科学(Network Science)是专门研究复杂网络系统的定性和定量规律的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研究涉及到复杂网络的各种拓扑结构及其性质,与动力学特性(或功能)之间相互关系,包括时空斑图的涌现、动力学同步及其产生机制,网络上各种动力学行为和信息的传播、预测(搜索)与控制,以及工程实际所需的网络设计原理及其应用研究,其交叉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而丰富。
    (5)节点数是指社区内公共空间的数量,这里的公共空间节点指具有一定场地供人们聚集活动的户外场所,不包括仅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空间;节点度是指与某一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中间中心度是指某一节点处在多少对节点的连接路径上,而相对节点度和相对中间中心度当中的“相对”,均是将数值标准化用以与其他网络比较的作用;聚集系数是指与节点相邻的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与可能的最大连接数的比值;平均路径长度是指网络中节点对之间最短拓扑距离的平均值。这些概念不仅能适用在公共空间网络,也适用在个体行为网络上,表达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特征。
    (6)小世界特征测算的公式为(Ca/La)/(Cr/Lr),此数值称为小世界商值。Ca和La表示实际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Cr和Lr表示相同节点数的随机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Ca/La)/(Cr/Lr)>1则表示此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Ca/La)/(Cr/Lr)数值越大就表示此网络的小世界特征越明显。
    (7)杨·盖尔(Jan Gahl)在《建筑之间的生活》(Life Between Buildings)一书将公共空间的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三大类。
    (8)UCINET的聚类分析,能计算出节点和网络的聚集系数及平均路径长度。网络的聚集系数Ca=所有节点的聚集系数的平均值,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a=所有节点之间路径长度的平均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