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场所精神”解读传统街巷对步行街设计启示——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袁媛 ; 方群莉 ; 叶建伟
  • 关键词:步行街 ; 徽州古村落 ; 街巷 ; 场所精神
  • 中文刊名:安徽建筑
  • 英文刊名:Anhui Architecture
  • 机构: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10-25
  • 出版单位:安徽建筑
  • 年:2019
  • 期:10
  •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75031);; 校徽文化类项目(2017xhwh013)
  • 语种:中文;
  • 页:64-66
  • 页数:3
  • CN:34-1124/TU
  • ISSN:1007-7359
  • 分类号:TU984.13
摘要
步行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生活步伐不断加快,步行街逐步沦为商业的"附属品",失去原有的"场所感"。文章通过"场所精神"理论对徽州古村落中的街巷空间进行解读,从传统记忆、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尺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剖析现代步行街系统规划的不足与弊端,揭示古代街巷对现代步行街的设计启示。
        
引文
[1]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胡莹,张霖.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J].规划师,2003(06):36-39.
    [6]杨怡,郑先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环境意象[J].安徽建筑,2003(02):11-13.
    [7]彭文峥,郭璇.城市空间的情景对话---传统街道体验空间对城市步行街更新的启示[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05):44-49.
    [8]王巍,张红松,李景欣.徽州古民居村落街巷空间景观意蕴再现[J].艺术教育,2015(10):118-119.
    [9]周振兴.明清徽州民居街巷空间的保护与传承[D].北京林业大学,2012.
    [10]张莹微.徽州古村落街巷空间转折的意义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
    [11]赵哲,宋晓明.浅谈国内广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J].黑龙江冶金,2007(04):40-4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