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内外资源聚合转换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rough Convergen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 作者:丁生忠
  • 英文作者:Ding Shengzhong;
  • 关键词:乡村振兴 ; 内外资源 ; 聚合转换
  • 中文刊名:理论学刊
  • 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 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9-15
  • 出版单位:理论学刊
  • 年:2019
  • 期:0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集市在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驱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MZ093);; 宁夏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自由探索项目“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宁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宁夏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143-152
  • 页数:10
  • CN:37-1059/D
  • ISSN:1002-3909
  • 分类号:D422.6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要将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外源性资源与生态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人文心理资源等内源性资源聚合转换,产生类似于化学聚合反应的效应,生成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使国家整体规划与地方自主探索、乡村主体建设者与参与建设者、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协同整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引文
(1)[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页。
    (2)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年第6期。
    (3)范建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思想战线》2018年第3期。
    (4)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361—422页。
    (5)《晏阳初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57—566页。
    (6)项锦熙:《民国时期嘉陵江三峡地区演讲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第89—173页。
    (7)时殷弘、陈潇:《现代政治制度与国家动员:历史概观和比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7期。
    (8)[美]卡尔·多伊奇:《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美国政治科学评论》1961年第55号,第501页。
    (9)[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页。
    (10)[美]戴维·E.阿普特:《现代化的政治》,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99页。
    (11)张丙宣、华逸婕:《激励结构、内生能力与乡村振兴》,《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12)[荷兰]皮特·何:《嵌入式行动主义在中国》,李婵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页。
    (13)冯旭芳、黄汉权:《西部农村市场化的现状分析》,《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8期。
    (14)贺亮、韩鹏:《在农村市场化建设中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7年第9期。
    (15)王振等:《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本土化优势》,《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16)[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王晓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97—414页。
    (17)郑风田、杨慧莲:《村庄异质性与差异化乡村振兴需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18)吕德文:《富人治村新解》,《读书》2018年第12期。
    (19)高万芹:《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和参与路径研究》,《贵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20)张文明、章志敏:《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21)刘敏:《山村社会》,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2页。
    (22)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
    (23)[美]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王永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5页。
    (24)[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王晓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39页。
    (25)郭湛、王维国:《公共性的样态和内涵》,《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
    (26)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27)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28)高丽萍:《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