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模糊模型识别法的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以甘肃省平凉市21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选取土地平整面积、坡改梯面积等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基于定性和定量的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对该项目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平凉市21个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效益比较显著,验证表明整治后平凉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整治前增加了463.21万元。
        
引文
[1]贾文涛.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发展[J].中国土地,2018(5):18-20.
    [2]刘春芳,薛书艳,乌亚汗.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与应用路径[J].应用生态学报,2019(2):685-693.
    [3]江炯.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6):6.
    [4]刘孔傲.我国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8):22.
    [5]王飞,高建恩,邵辉,等.基于GIS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生态补偿[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25-31.
    [6]石剑,张璐,刘瑞卿,等.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2(6):1300-1304.
    [7]王晓玲,唐欣,李凌.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化评价:以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2):81-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