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学生村官能否促进农户增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ffect of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in China
  • 作者:宋全云 ; 吴雨 ; 何青
  • 英文作者:Song Quanyun;Wu Yu;He Qing;
  •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 农户收入 ; 非农就业
  • 中文刊名:世界经济文汇
  • 英文刊名:World Economic Papers
  • 机构: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10-05
  • 出版单位:世界经济文汇
  • 年:2019
  • 期:05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90186)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31-46
  • 页数:16
  • CN:31-1139/F
  • ISSN:0488-6364
  • 分类号:D422.6;F323.8
摘要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线性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并增加了非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下述途径促进农户收入和非农业收入:(1)大学生村官显著促进了农户的非农就业和创业参与,从而有利于非农业收入的增加;(2)大学生村官改善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促进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拓宽了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本文研究揭示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参考。
        
引文
Grootaert,C.,G.T.Oh and A.Swamy,2002,“Social Capital,Household Welfare and Poverty in Burkina Faso,” 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11(1):4-38.
    He,G.and S.Wang,2017,“Do College Graduates Serving as Village Officials Help Rural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Applied Economics,9(4):186-215.
    Oi,J.C.,1989,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osenbaum,P.R.and D.B.Rubin,1985,“Constructing a Control Group Using Multivariate Matched Sampling Methods that Incorporate the Propensity Score,” American Statistician,39(1):33-38.
    Rubin,D.B.,2001,“Using Propensity Scores to Help Design Observational Studies:Application to the Tobacco Litigation,” Health Services and Outcomes Research Methodology,2(3-4):169-188.
    Wan,G.and Z.Zhou,2005,“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 Using Household Data,”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9(1):107-120.
    Zhang,J.,J.Giles and S.Rozelle,2012,“Does it Pay to Be a Cadre?Estimating the Returns to Being a Local Official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40(3):337-356.
    Zhang,L.,J.Huang and S.Rozelle,2002,“Employment,Emerging Labor Markets,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13(2-3):313-328.
    高梦滔和毕岚岚,2009,《村干部知识化与年轻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第7期77—92页。
    郭志仪和常晔,2007,《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科学》第3期26—35页。
    胡苏云和王振,2004,《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及其对农户的影响——安徽省霍山县与山东省牟平县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34—40页。
    刘宏和毛明海,2015,《村领导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69—79页。
    刘进宝和刘洪,2004,《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弱相关性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第9期26—37页。
    吕书良,2008,《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53—59页。
    吴雨、宋全云和尹志超,2016,《农户正规信贷获得和信贷渠道偏好分析——基于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视角的解释》,《中国农村经济》第5期43—55页。
    严善平,2005,《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的收入决定与就业选择——对6省7县634户微观数据的计量分析》,《管理世界》第1期59—69页。
    尹志超、宋全云和吴雨,2014,《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经济研究》第4期 62—75页。
    张平,1998,《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经济研究》第8期 59—66页。
    赵仁杰和何爱平,2016,《村干部素质、基层民主与农民收入——基于 CHIPS 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129—152页。
    周波和于冷,2011,《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江西跟踪观察农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49—57页。
    周晔馨,2012,《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吗?——基于中国农户收入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第7期83—95页。
    (1)关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及发展情况,吕书良(2008)进行了细致分析。
    (2)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社区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村官数的问题为“自当地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以来,到社区工作过的大学生村官共有多少个” 。
    (3)在CHFS问卷中,关于文化程度的题目设置的选项为: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文中将其折算为受教育年限,分别为0、6、9、12、12、15、16、19、22。
    (4)本文中将劳动力定义为16至60岁的非学生身份的成年人。
    (5)由于“是否有大学生村官”是取值为0和1的虚拟变量,因此这里系数效应的解释为(e0.094-1)×100%=9.86%。
    (6)金融知识水平指标的构建参见尹志超等(2014)。
    (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4 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为7 917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