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国明
  • 关键词:中药 ; 配方颗粒 ; 研究进展
  • 中文刊名:中国处方药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 机构: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药剂科;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中国处方药
  • 年:2019
  • 期:06
  • 语种:中文;
  • 页:37-38
  • 页数:2
  • CN:44-1549/T
  • ISSN:1671-945X
  • 分类号:R283.6
摘要
当前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内与国外得到了应用,与以往的中药饮片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但是,目前临床医师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药效、安全性、使用标准等还存在质疑。针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应用现状、问题,提出关于原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应用的研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建议。
        
引文
[1]韩振蕴,蔡舒婷,张斐姝,等.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中存在问题的调研与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7):40-42.
    [2]陈望强,丁彩飞,俞佳.中药配方颗粒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内外兼治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23(3):55-77.
    [3]吴潍,李秋菊.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煎剂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11(3):750-753.
    [4]刘聪燕,瞿鼎,黄萌萌,等.中药配方颗粒掩味技术研究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3(9):3658-3661.
    [5]徐志英.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22(S2):309,311.
    [6]张美,熊瑞,崔园园,等.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联合正交试验优化配方颗粒平胃散的提取工艺[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2(12):5307-5311.
    [7]苏娟,刘钊,李荣春,等.含沉香中药方剂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5(4):463-465.
    [8]姚静,施钧瀚,桂新景,等.基于HPLC指纹图谱考察3种复合掩味佐剂对御寒颗粒汤剂成分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33(2):66-88.
    [9]朱彦,朱玲,高博,等.中药功效语义网络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2(5):1710-1715.
    [10]高洁,柳海艳,陈绍红,等.含“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中成药研究回顾[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22(8):283-287.
    [11]季涛,宿树兰,尚尔鑫,等.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药治疗消渴症的用药规律与特点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33(12):4982-4986.
    [12]张玉清.自然药物向复杂开发的再认识之中医调百药和七情用之[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4(6):161-164.
    [13]阿则古丽·哈木提,阿地拉·艾皮热,马纪,等.维吾尔药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23(6):279-282.
    [14]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11(2):44-66.
    [15]邓博,贾立群,邓超.不同寒热属性中药透皮及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11(1):16-19.
    [16]魏明刚,何伟明,孙美娟,等.基于“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法”的中药方剂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12(3):23-44.
    [17]徐俊,梅新路.金桔草配方颗粒稳定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1(1)77-111.
    [18]简学仲,谢曦,王丹,等.自制中药方剂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22(5):55-88.
    [19]潘春燕,梅新路.加减资生汤配方颗粒对肺气肿模型大鼠肺组织及血清IL-4、IL-8、TNF-α表达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22(11):2959-2961.
    [20]曹晓靖,孙长岗,李有杰,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5(1):69-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