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习惯形成、收入阶层异质性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ABIT FORMATION, INCOME STRATA HETEROGENEITY AND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 作者:臧旭恒 ; 陈浩
  • 英文作者:ZANG Xu-heng;CHEN Hao;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 关键词:习惯形成 ; 消费异质性 ; 收入阶层 ; 面板SUR
  • 英文关键词:habit formation;;heterogeneous consumer;;income strata;;panel SUR
  • 中文刊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英文刊名: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 机构: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6
  • 出版单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年:2019
  • 期:0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3063)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22-34
  • 页数:13
  • CN:11-1517/F
  • ISSN:1000-596X
  • 分类号:F126.1
摘要
习惯形成是居民消费变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收入阶层异质性是居民禀赋差异的主要体现,本文旨在结合两者探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以探寻扩大居民消费的方法。基于阶层消费函数理论,运用收入阶层面板SUR的结果显示,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特征,消费行为呈现异质性,表现为低收入居民的消费习惯较弱、消费倾向较高,中等收入居民的习惯较强、消费较谨慎,高收入居民的习惯较强、地位性消费较活跃。当前"金字塔"形的收入分布、不断扩大但谨慎的中等收入居民、地位性消费的外流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的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对不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应依据各阶层消费的特点,从供给侧出发构建长效机制,促进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平稳增长,多方面减弱中等收入居民的谨慎性,并提升国内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
        Habit formation is one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the income strata heterogeneity is the main reflect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endowment.In order to explore ways to expand residents' consumption,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by combing them.Based on the income strata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 function and panel SUR, we find that residents' consumption shows significant habit formation which shows obvious strata heterogeneity.Specifically, low-income residents have weaker habit motivation and higher consumption propensity, the habit motivation of middle-income residents is stronger and their behavior is prudent, and high-income residents' status consumption is active.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Pyramid type, the expanding but prudent middle-income residents and the outflow of status consumption have restrained residents' consumption jointly, and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is mainly a structural problem.We should try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rom the supply si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income strata, promote the steady growth of low-income residents' income, weaken the prudence of middle-income resi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grade of domestic consumer goods.
引文
陈浩、宋明月,2019:《习惯形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崔海燕、杭斌,2014:《收入差距、习惯形成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管理工程学报》第3期。
    凡勃伦,2012:《有闲阶级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郭庆旺,2013:《消费函数的收入阶层假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杭斌、修磊,2016:《收入不平等、信贷约束与家庭消费》,《统计研究》第8期。
    杭斌,2010:《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何持续下降——基于消费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郝云飞、宋明月、臧旭恒,2017:《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基于缓冲存货理论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黄娅娜、宗庆庆,2014:《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效应》,《经济研究》第增1期。
    贾男、张亮亮、甘犁,2012:《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经济学(季刊)》第1期。
    姜正和、张典,2015:《住房负债与中国城镇家庭异质性消费——基于住房财富效应的视角》,《消费经济》第3期。
    金烨、李宏彬、吴斌珍,2011:《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经济学(季刊)》第3期。
    康书隆、余海跃、王志强,2017:《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借贷约束视角的分析》,《世界经济》第12期。
    吕朝凤、黄梅波,2011:《习惯形成、借贷约束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第9期。
    宋建,2017:《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之间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第3期。
    汪伟、郭新强,2011:《收入不平等与中国高储蓄率:基于目标性消费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世界》第9期。
    王健宇、徐会奇,2010:《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科学》第2期。
    易行健、刘鑫、杨碧云,2016:《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经济问题探索》第7期。
    臧旭恒、李燕桥,2012:《消费信贷、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基于 2004—2009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动态》第2期。
    翟天昶、胡冰川,2017:《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习惯形成效应的演进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赵昕东、王勇,2016:《住房价格波动对异质性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率影响研究》,《经济评论》第4期。
    Campbell,J.Y.,and N.G.Mankiw,1989,Consumption,Income and Interest Rates:Reinterpreting the Time Series Evidence,Cambridge:MIT Press.
    Constantinides,G.M.,1990,“Habit Formation:A Resolution of 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3):519-543.
    Duesenberry,J.S.,1949,Income Saving and the Theory,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u,Q.,and S.Wei,2013,“A Theory of 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91(2):275-289.
    Dynan,K.E.,2000,“Habit Formation in Consumer 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0(3):391-406.
    Hall,R.E.,1978,“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6(6):971-987.
    Kaplan,G.,and G.L.Violante,2014,“A Model of the Consumption Response to Fiscal Stimulus Payments”,Econometrica,82(4):1199-1239.
    Marshall,A.,1898,Principles of Economics:An Introductory,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ers.
    Naik,N.Y.,and M.J.Moore,1996,“Habit Formation and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in Individual Food Consumption”,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8(2):321-328.
    Ryder,J.,and G.Heal,1973,“Optimal Growth with Intertemporally Dependent Preferences”,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40 (1):1-31.
    Stiglitz,J.E.,2015,“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Wealth among Individuals_ Part III_ Life Cycle Savings Vs.Inherited Savings”,NBER Working Paper ,No.21191.
    Wilkinson,N.,2012,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Economics,London:Palgrave Macmilla.
    (1)我国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比稳定在73%左右,最终消费增量中,居民消费增量占比在70%~80%之间,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的总量和增量的占比超过75%,因此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消费。另外,通过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和不同国别的横向对比,可知我国居民消费率、消费倾向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日韩等东亚国家、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1)按照习惯形成理论,消费习惯存量的形式为Ht=(1-θ)Ht-1+Ct-1<θ-1,即以前各期消费的加权平均,故其为一缓慢调整的状态变量,使得消费表现出过度平滑的特性。对于以前各期消费的相对影响,Naik&Moore(1996)的分析显示,滞后一期消费的权数最大,是决定习惯存量的主要因素,故为简化分析,一般采用滞后一期消费作为习惯存量的代理变量,国内外学者如Dynan(2000)、杭斌(2010)、贾男等(2012)、黄娅娜和宗庆庆(2014)均采用此做法。
    (2)我国现有的微观消费数据集均不具有时间连续性,且时间维度较短。如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具有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具有2010年、2012年、2014年的数据,等等。如采用间断且短期的数据,会使估计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1)调整离差率即居民根据过去年度的消费增长率来预期t期支出的预期误差,其计算步骤如下:■,P′t=Pt-1(1+vt%),■。其中vt-i表示t期之前的消费增长率,vi表示t期预期的消费增长率,Pt-1表示前一期消费支出,P′t表示t期预期的消费支出。
    (2)关于居民面临的、以信贷约束为主的流动性约束的表示,囿于数据的局限性,难以做到直接表示,因此借鉴臧旭恒和李燕桥(2012)、杭斌和修磊(2016)所采用的间接表示法,引入居民收入变动的控制变量,通过衡量居民消费对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过度敏感性”,来表现其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另外,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结果显示,引入cds后,其与居民收入inc不存在共线性。
    (3)该段时期,邹检验(Chow test)显示我国居民消费函数只在1991年前后发生了结构突变,其他时点不存在变化。此处并未引入1991年时间虚拟变量,而是单独考察了1991—2012时段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本文结果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1)这也验证了前文式(3)关于消费函数跨方程参数约束的假设是合理的。
    (1)表3结果显示,cds对高收入群体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是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主要以地位性消费为主,且地位性消费的收入弹性较大。
    (1)以上两个方面类似于凡勃仑所说的“歧视性对比(invidious comparison)”和“金钱竞赛(pecuniary emulation)”的概念。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7/05-30/8237441.shtml。
    (2)本文认为,居民消费的规模及层次,能够很好地体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界定的需求的三个层次。首先,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居民三个层次的需求,本质都是对效用的追求,其基础仍然是消费的规模和层次。其次,根据金烨等(2011)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地位成为决定我国居民社会地位的最重要因素,并且消费的数量大小、层次高低成为社会地位最直观的体现。再次,居民消费效用是消费数量和层次的增函数,随消费数量的扩大、层次的提高而提升,因此需求层次越高,对消费数量和消费层次的要求就会越高。所以消费数量和层次,与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需求,包括心理的需求均是正相关的,比如高收入居民,其为满足自身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会要求一定数量的地位性消费。
    (1)对收入分布的衡量,按照不同标准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比如国家统计局依据世界银行标准认为,2015年我国低收入居民占比超过6成,中等收入居民占比约为3成,高收入居民占比低于1成。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度财富报告》,根据美国的标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体系加以换算,认为我国低收入居民占比超过8成,中等收入居民占比约1成,高收入居民占比低于1成。因此,我国居民的收入分布整体呈现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居民逐步减少的金字塔形。
    (1)地位性消费中,奢侈品的消费是主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奢侈品协会(World Luxury Association)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奢侈品消费国,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 168亿美元,全年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这其中910亿美元在国外发生,占比78%,中国人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是“海外淘货”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