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黑诊所”的法律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屡禁不止的“黑诊所”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顽疾。黑诊所不但扰乱了我国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对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根除黑诊所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在阐明黑诊所存在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对黑诊所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如何有效整治黑诊所提出了法律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黑诊所存在现状及危害。黑诊所在我国的存在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隐蔽性以及反复性特征。它不但扰乱了我国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部分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而且对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第二部分,黑诊所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该部分主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从立法上看,我国行政法和刑法中关于禁止“非法行医”的规定是打击黑诊所的主要依据,但这些法律依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削弱了司法实践中打击黑诊所的力度;从执法上看,黑诊所的“抗检力”不断增强,增加了执法难度,执法监管机制不完善,降低了执法效率;从司法上看,我国打击非法行医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尚不成熟,“以罚代刑”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有效整治黑诊所。
     第三部分,整治对策。有效整治黑诊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十分关键,加快建立“举报制度”与“黑名单制度”,完善卫生执法监管机制,加强各部门联合执法与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也刻不容缓。
The phenomenon that illegal clinics still survive has been a kind of "chronic disease" in China. They not only disturb the order of our country's medical and care market, but also become a big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especially to the poor. How to eradicate the illegal clinics is a challengeable issue we are confronted with. This paper has made an explan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illegal clinics and an analysis of cau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practice. Finally, it has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Firstly, black clin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rm. Regional character, concealment and repeated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ritical situations of black clinics in China. It not only disrupts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medical market in China, which results in population imbalance in the sex ratio of birth partly, but also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life, especially for the poor.
     Secondly,the reasons for black clinic's repeated bans without effects. The main legisl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analysis are conducted at three levels. From the legislation point of view, administrative law and criminal law in China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illegal practice" requirement is the main basis for cracking down on illegal clinics, but there is a certain contradiction among the legal basis, which has weakened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cracking down on illegal clinics in intensity; From a law enforcement point of view, the black clinics "resistance forces seized"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law enforcement.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reducing the efficiency of law enforcement; From the judicial point of view, the illegal practice of "death squads" convergence "mechanisms are not yet mature," to punish torture " happens frequently and black clinics cannot effectively be harnessed.
     Thirdly, tackling measures. Effective treatments of black clinics,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critical to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porting system" and "blacklist system". Perfecting health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joint law enforcement and perfecting convergence of mechanisms of execution are also pressing tasks.
引文
①关于事件详情,请查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12年04月10日,视频网址载http://www.sina.com.cn.
    ②任孟山:“老病根不除,“黑诊所”难绝”,载《中国卫生人才》2009年第11期。
    ①参见赵文学:“‘黑诊所’缘何频玩‘躲猫猫’”,载《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5月27日。
    ①孙浩:“对非法行医罪相关问题的探讨”,载《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第5期。
    ②林强、何丹华、曹成毅、张颖:“浅谈‘黑诊所’现状和管理对策”,载《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2期。
    ③参见聂坚、孙克:“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空间计量分析”,载《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6期。
    ①参见张煜、陈文雄、戴中炜:“对无证行医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相关法律适用性的探讨”,载《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第4期。
    ②参见严然:“非法行医罪之‘医生执业资格’探析”,载《法治论坛》2008年第3期。
    ①参见张煜、陈文雄、戴中炜:“对无证行医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相关法律适用性的探讨”,载《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第4期。
    ①密密、时福礼、赵成芳:“在职执业医师擅自在无证场所行医案引发的法律思考”,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年第5期。
    ②参见卢慧敏:“议非法行医处罚之相关法律条款及可操作性”,载《中国卫生法制》2008年第1期。
    ①参见彭志刚、李长兵、许晓娟:“非法行医罪立法缺陷及解决路径分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1期。
    ②参见张秋芳:“非法行医罪犯罪主体辨析”,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③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54页。
    ①同注释6。
    ②参见胡丹:“非法行医律师新解”,载《中国医学文摘》2011年第3期
    ①白洁、陆建、马华、顾怡勤:“经济发达地区‘黑诊所’存在的需求分析及整治对策”,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第5期。
    ②参见周庆荣:“江山市2005-2008年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案例分析”,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年第6期。
    ①孔祥蕊:“我国卫生监督法律制度之完善”,载《湘潮(下半月)》2011年第8期。
    ②参见陆伟栋:“浅谈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载《中国卫生法制》2004年第5期。
    ①杨洁:“非法行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2期。
    ②参见周玉涛:“越早入行越好—对话某黑诊所老板”,载《首都医药》2009年第3期。
    ③参见刘艳红、周佑勇:《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3-184页。
    ①2009年度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报。
    ②参见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马哲:“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初探”,载《中国卫生法制》2008年第3期。
    ②范磊、曾德才、褚红辉、盛建明:“打击非法行医‘行刑衔接’工作实践分析”,载《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第4期。
    ③章春英、冯若乔:“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探讨”,载《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第3期。
    ④同注释28。
    ①冯家宇、姜小达、钟晓飞:“依法治医,依法管医,加大医疗机构管理力度”,载《中国医院管理》1997年第10期。
    ①张兵:“试析打击非法行医的长效管理”,载《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年第6期。
    ①何丽、王洪奇:“针对黑诊所屡禁不止的对策研究”,载《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6期。
    ①参见刘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载《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4期。
    [1]桑本谦:《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兴良:《刑法疏议》,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张永伟,索俊生:《医师执业法律常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版。
    [5]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常用卫生法规汇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减冬斌:《医疗犯罪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周佑勇:《行政法原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8]刘艳红,周佑勇:《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部医政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解释》,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1]任孟山:《老病根不除,“黑诊所”难绝》,载《中国卫生人才》2009年第11期。
    [2]孙浩:《对非法行医罪相关问题的探讨》,载《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第5期。
    [3]林强、何丹华、曹成毅、张颖:《浅谈“黑诊所”现状和管理对策》,载《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2期。
    [4]聂坚、孙克:《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空间计量分析》,载《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6期。
    [5]邹海华:《要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载《学习月刊》2005年第2期。
    [6]张煜、陈文雄、戴中炜:《对无证行医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相关法律适用性的探讨》,载《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第4期。
    [7]严然:《非法行医罪之“医生执业资格”探析》,载《法治论坛》2008年第3期。
    [8]密密、时福礼、赵成芳:《在职执业医师擅自在无证场所行医案引发的法律思考》,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年第5期。
    [9]卢慧敏:《议非法行医处罚之相关法律条款及可操作性》,载《中国卫生法制》2008年第1期。
    [10]彭志刚、李长兵、许晓娟:《非法行医罪立法缺陷及解决路径分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1期。
    [11]张秋芳:《非法行医罪犯罪主体辨析》,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2]胡丹:《非法行医律师新解》,载《中国医学文摘》2011年第3期。
    [13]白洁、陆建、马华、顾怡勤:《经济发达地区“黑诊所”存在的需求分析及整治对策》,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第5期。
    [14]周庆荣:《江山市2005-2008年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案例分析》,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年第6期。
    [15]孔祥蕊:《我国卫生监督法律制度之完善》,载《湘潮(下半月)》2011年第8期。
    [16]陆伟栋:《浅谈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载《中国卫生法制》2004年第5期。
    [17]杨洁:《非法行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2期。
    [18]周玉涛:《越早入行越好—对话某黑诊所老板》,载《首都医药》2009年第3期。
    [19]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0]马哲:《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初探》,载《中国卫生法制》2008年第3期。
    [21]范磊、曾德才、褚红辉、盛建明:《打击非法行医“行刑衔接”工作实践分 析》,载《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第4期。
    [22]章春英、冯若乔:《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探讨》,载《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第3期。
    [23]冯家宇、姜小达、钟晓飞:《依法治医,依法管医,加大医疗机构管理力度》,载《中国医院管理》1997年第10期。
    [24]张兵:《试析打击非法行医的长效管理》,载《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年第6期。
    [25]何丽、王洪奇:《针对黑诊所屡禁不止的对策研究》,载《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6期。
    [26]刘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载《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4期。
    [1]《取缔10家黑诊所,“恢复”营业有6家》,http://lz.lanzhou.cn/system/2011/09/26/010021476_01.shtml.
    [2]《2012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enku.baidu.com/view/1505a38402d276a200292e39.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