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郭嵩焘洋务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洋务运动,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过程中,由仿造西方枪炮和船舰开始,进而引进西方自然科学而进行的一场自强运动。当大多数士大夫固守华夷之辨而对西方深闭固拒时,对湖湘理学有深厚研究的湘军首领曾国藩、郭嵩焘等人把洋务当做当时之急务,治国平天下之一大端。曾国藩和郭嵩焘把湖湘学派所强调的“义理与事功”并重的特征给予充分的发挥,把军国大事都列为格物之范畴和外王之事业中。由于曾国藩去世较早,于洋务理论尚无太多的探讨。郭嵩焘的后半生几乎与洋务运动相始终,并且以理论思维见长。郭嵩焘对洋务倾尽心血,他的洋务观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是一个本末兼有的自强理论体系。
     郭嵩焘的洋务观与湘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发挥湘学的创新精神,把王夫之的“天下惟器”、“道丽于器”的哲学观与晚清现实相结合,提出了在“西洋入中国诚为天地一大变”的情况下,改变为政之道。基于此,他不是仅对晚清之诸多衰败现象进行肤浅的批判,而是穿越历史,从晚晴回溯到三代,对专制制度下,扭曲的教育、经济、政治进行了究根问底的剖析。他作为第一位出使英法的大使,以开放胸怀和寻求破解自强之道难题的问题意识,对西方的教育、经济、政党制度和科学技术、人心风俗,做了相对深入的考察。对比中西,郭嵩焘在理论上初步完成了,像中国这样有着漫长专制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近代化道路艰难探索。他提出了三个为本的自强计划,那就是:人心风俗为本,工商为本,政教为本。具体在各个领域,他提出了融合中西的改良方案。在教育领域他提出了,把传统经典与西方科技现结合的教育方法,改变数千年来,读书只为利禄的畸形做法,把读书与做人义理和事功相结合,为营造良好的人心风俗做准备。在经济方面,他对专制王朝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辛辣批判,指出了这种政策的虚伪性,结合对西方的考察,他提出了经济自由、循序渐进的经济发展措施,对李鸿章和张之洞所推行的官督商办经济模式予以反驳。在政治制度方面,他对英国的君民相维系的政党和议会制度很是赞赏,对英国的法律所要求的人人平等,尤为羡慕。同时,对中国的专制制度所宣扬的以德治国提出质疑,认为纯粹的德治是不可靠的。希望学习西方,并发挥中国传统中曾存在的国政公之臣庶的优良传统。但他并不急于倡导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而是强调用三百年时间陶铸人心风俗。在对外交往方面,他最早提出维护国家主权的和平外交思想,已经走出天朝的天下观念,竭力主张对西方国家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放弃已经无用的华夷观念,建立诚信、平等、和平的外交原则,发挥传统中善待远人的优良作风,继承传统中重视邦交的开阔包容风度。在洋务派和守旧派的争论中,他对守旧派的顽固立场予以痛斥,也对洋务派的迷信炮舰政策提出批评,认为政教为本,制造炮舰为末。他的富民理想、经济自由主张和政治改良思想,对早期改良派有比较大的影响,可以算是早期改良派的先驱。他对西学的接纳,对中学的反思,为近代新学的早期建构有着不也可替代的影响。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which arose from the replica of the Western guns and warships in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between the Xiang Army and the Taiping Troops, is in fact a self-improvem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n most scholars held the idea that the civilized Chinese people were superior to the foreign people in ceremony, Zeng Guofan, Guo Songtao and others who did a deep research of Confucian thoughts as leaders of Xiang Army considered foreign affairs as an emergency for they knew it was beneficial to rule the country and make peace to the world. Zeng Guofan and Guo Songtao gave a full play of "moral principles and feats" stressed by Hu and Xiang School and put civil and military affairs into the category of science and practice. Zeng Guofan died earlier, so his theory of foreign affairs was poor. However, Guo Songtao witnessed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in the latter half of his life, and in addition Guo was good at theoretical think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Guo devoted a lot and did a lot in foreign affairs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diplomacy and so on, which in essence is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self-improvement.
     Guo's views of foreign affairs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his academic learning of the Xiang School. With an innovative spirit he combined th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idea of valuing talents and changing with the times by Wang Fuzhi, a great thinker in the Qing dynast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o that he may come up with the view of "the way changing with heaven". He used his views not only to criticize the decline phenomena superficially but also give an anatomy of the distorted education, economy, politics in Chinese system of dictatorship that brought about persecution to China's education, economy and politics. As the first China's ambassador to Britain and France, h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the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the party system, science, technology, custom, morality with an open mind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self-improvement. After his comparison, Guo finished his first stage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how China went towards moderniz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of dictatorship. He had his own plan of self-improvement, namely, improvement of morality, custom, industry, commerce, politics and education. In each area, he propose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rograms. In education, he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classics with the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change the idea of reading for wealth and nobility. Reading must be combined with being an able man, moral principles and feats to make preparations for morality and custom. In economy, he criticized the policy of stressing the agriculture and restraining the trade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ed out its hypocrisy. On the basis of his investigation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he proposed the idea of free economy and measures of developing economy gradually. In addition, he also refuted the economic mode of merchant management supervised by government by Li Hongzhang and Zhang Zhidong. In political system, he appreciated the British political parties and parliamentary system with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admired the British law that all men were equal.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doubted the idea of ruling a country with morality trumpeted by Chinese system of dictatorship because he thought that this idea was unreliable. He hoped to learn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but he didn't advocate the parliamentary system in China urgently. What he wanted was to give full play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s and cultivate Chinese morality and custom in the next three hundred years. In diplomacy, he held the peaceful thought of maintaining a country's sovereignty, showing that he gave up the idea of dynasty and strongly advocated that every country was equal. And diplomatic policies of sincerity, equality and pea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good tradition of treating foreigners better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so should the friendly attitude in dealing with bett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be stressed. In the debate between the Westernization School and Old School, he denounced intransigence of the Old School and also criticized the superstitious policy of guns and. warships. He thought that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the root and making guns and warships was the branch. His ideal of making people rich, free economy and political reform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arly reformers, so he should be looked upon as a pioneer of them. He accepted some Western learning and reflected on the Chinese learning and his influence on the early making of new learning in recent China was irreplaceable.
引文
① 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4页。
    ② 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台湾: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版,第24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嵩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嵩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19页。
    ① 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0页。
    ② 王先谦,《葵园四种》,长沙:岳麓书社,1986,第187页。
    ③ 《玉池挽词汇编》,卷二,光绪十九年养知书屋刻本,第5页。
    ④ 《玉池挽词汇编》,卷一,光绪十九年养知书屋刻本,第2页。
    ⑤ 《玉池挽词汇编》,卷二,第35页。
    ⑥ 参见《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173-174页。
    ⑦ 参见张楠、王忍之著《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北京:三联书店,1960版,第617-618页。
    ⑧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长沙:岳麓书社,2010版,第89页。
    ① 转引自王兴国《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93页。
    ② 参见 蒋延黻著《中国近代史》,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70页。
    ③ 转引自王兴国《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93页。
    ④ 转引自王兴国《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93页。
    ⑤ 李肖聃、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长沙:岳麓书社,1985版,第196-197页。
    ⑥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7页。
    ① 参见王荣祖著《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4页。
    ② 参见王兴国著《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8页。
    ① 参见张静著《郭嵩焘文化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① 黎志刚:《郭嵩焘的经世思想》,《中国経世思想研讨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
    ② 王国宇:《论郭嵩焘的民本思想》,《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328页。
    ① 孙训华:《郭嵩焘的君民维系思想探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② 李育民:《郭嵩焘外交思想简论》,《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236页。
    ③ 易永卿:郭嵩焘处理对外关系三原则》,《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岳麓书社,2000年版,214页。
    ④ 易惠莉:《论郭嵩焘的中西文化观》,《学术月刊》1987年第10期。
    ① 张良俊:《试论郭嵩焘学习两方的思想》,《安徽史学》,1994年第4期。
    ② 田水秀、鲜于浩:《论郭嵩焘对两方文化的认识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郭嵩焘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46页。
    ③ 王继平、史玉华:《郭嵩焘文化人格论》,《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2000年版,第213页。
    ① 丁轩、刘纯阳:《论郭嵩焘的经济发展观》,《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2000年版,第172页。
    ② 朱圆满:《郭嵩焘眼中的两方财经世界》,《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2000年版,第375页。
    ① 参见王栻、孙应祥:《论郭嵩焘的洋务思想》,《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3期。
    ① 郭嵩焘:《郭尚焘诗文集》,杨坚点校,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08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3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16页。
    ① 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第11页。
    ② 朱汉民:《湖湘学派史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7页。
    ① 张载:《乾称篇第十七》,《正蒙》,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② 陆几渊:《陆象山全集》卷十一,《与李宰书》,中国书店,1992年版。
    ③ 胡宏:《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28页。
    ① 《胡安国传》,《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② 参见胡宏:《与张敬夫》,《胡宏集》,第131页。
    ③ 胡宏:《与关元忠》,《胡宏集》,第107页。
    ④ 《胡宏传》,《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⑤ 胡宏:《胡宏集》,《与樊茂实书》,第124页。
    ⑥ 张拭:《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南轩集》卷十。
    ⑦ 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20-222页。
    ① (明)王夫之:《莲峰志》卷三,《船山全书》,第十一册。
    ② (明)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船山全书》,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027页。
    ③ (明)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船山全书》,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027页。
    ④ (明)王夫之:《思问录·内篇》,《船山全书》第十二册,第405页。
    ⑤ 萧萐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①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船山全书》第10册,第232-233页。
    ② (明)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三,《船山全书》第一册,第850页。
    ③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59页。
    ④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三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4页。
    ⑤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79-80页。
    ① 曾国藩:《杂著·笔记·克勤小物》,《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386页。
    ② 曾国藩:《求阙斋日记类钞·治道》,《足本曾文正公全集》,第491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贝。
    ④ 唐鉴:《翼道学案》,《国朝学案小识》,山东友谊书社,1990版。
    ①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66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67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67页。
    ⑤ 郭离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87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44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42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4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225页。
    ② 参见郭嵩煮:《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8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一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72页。
    ⑤ 郭嵩焘:《湘阳县图志》卷三十三,《人物传下》。
    ⑥ 郭嵩焘:《湘阳县图志》卷三十三,《人物传下》。
    ⑦ 参见杨布生:《岳麓书院山长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8-199页。
    ① 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台湾: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104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岳麓书社,1981年版,第378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一卷,长沙:岳麓书社,1980年版,第420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11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11页。
    ② 参见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7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95页。
    ④ 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6页。
    ① 参见方克立、陈代湘:《湘学史》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43页。
    ② 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846页。
    ③ 《曾文正公书札》,第十八卷,《复李少荃》,转引自王兴国《郭嵩焘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④ 方克立、陈代湘:《湘学史》第二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4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25页。
    ②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4贝。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4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牵版,第24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0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99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9页。
    ②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0贝。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② (美)梯利:《两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7页。
    ③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④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一),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34页。
    ⑤ 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科学技术和社会》,范岱年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66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1页。
    ④ 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8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6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8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5页。
    ⑤ 王兴国:《郭嵩焘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4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4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请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6页。
    ② 鲁迅:《鲁迅全集》(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1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91页。
    ⑤ 冯桂芬、马建忠著,郑大华点校:《采两学议》,沈阳:辽宁人民川版社,1994年版,第155页。
    ⑥ 冯桂芬、马建忠著,郑大华点校:《采两学议》,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 2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1页。
    ③ 参见王栻 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7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73页。
    ⑤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70贝。
    ⑥ 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8页。
    ⑦ 郭离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1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4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43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03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59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三),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0页。
    ⑦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7页。
    ⑧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48页。
    ⑨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00页。
    ①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6页。
    ②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6灭。
    ③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19页。
    ④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19页。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35页。
    ⑤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982年版,第935页
    ⑥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4页。
    ⑦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7页。
    ①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06页。
    ②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17页。
    ③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2页。
    ④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8页。
    ⑤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4页。
    ① 王元化:《王元化文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24页。
    ②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陈宝箴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00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6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煮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58页。
    ③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陈宝箴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56页。
    ④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陈宝箴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56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7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7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8页。
    ①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陈宝箴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72页。
    ② 陈谷嘉主编:《中国书院史资料》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3页。
    ④ 陈宝箴:《陈宝箴开办湘省矿务疏》,《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4期128至130页。
    ① 梁启超:《戊戌政变计》,《饮水冰室合集》(六),中华书局,1898年版,第69页。
    ② 张之洞:《张之洞全集》(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33页。
    1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1页。
    2 《光绪元年二十七日大理寺少卿王家壁奏折》,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洋务运动》(一)上海人长出版社,1961年版,第131页。
    3 《光绪元年二十七日大理寺少卿十凌辰奏折》,《洋务运动》,第121页。
    4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③ 郭嵩焘:《使两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59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贝。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7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59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59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5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06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06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0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82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82页。
    ① 参见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长沙:云麓书社,1984年版,39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84贝。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3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2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55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76页。
    ② 马克斯·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2007。
    ①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转引自《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007年版,第57页。
    ③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5页。
    ④ 《周礼·天官·家宰》。
    ⑤ 《周礼·冬官·考工记上》。
    ① 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② 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贝。
    ③ 《汉书·地理志》,转引自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8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8页。
    ⑥ 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1页。
    ① 《商君书·外内》,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② 《商君书·外内》,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③ 《商君书·外内》,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④ 《荀子·君道》。
    ⑤ 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2页。
    ⑥ 参见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9页。
    ⑦ 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3页。
    ⑧ 参见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下),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634页。
    ① 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7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253贝。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3页。
    ① 《论语语·述而》。
    ② 《荀子·大略》。
    ③ 《论语·季氏》。
    ④ 《孟子·梁惠王上》。
    ⑤ 《孟子·梁惠王上》。
    ⑥ 《商君书·农战》。
    ⑦ 《苟子·王制》。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7页。
    ② 郭嵩焘:《郭嵩燕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③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54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7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78页。
    ⑥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162页。
    ⑦ 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⑧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50页。
    ⑨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50页。
    ⑩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235贝。
    ① 郭嵩焘:《礼记质疑》,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368页。
    ②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5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4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4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4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4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7页。
    ② 李贽:《明灯道古录》上卷,第十五章。
    ③ 王夫之:《读通坚论》卷十九,《船山全书》第10册,第710页。
    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九,《船山全书》第10册,第71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⑥ 杨国强:《义理和事功之间的徊徨》,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71页。
    ①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卷411,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022页。
    ② 近代资料从刊:《洋务运动》(六),第126-127页。
    ③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五),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页。
    ④ 杨国强:《义理和事功之间的徊徨》,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74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3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3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7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4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4页。
    ④ 张之洞、刘坤一:《呈请修备储才折》,《张文襄公全集》,台湾文海出版社,卷三十七,3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39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39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3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3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4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4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6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9贝。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9页。
    ②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9页。
    ① 近代史资料从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61年版,第36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5页。
    ③ 楚金:《郭筠仙手札并跋》,载《中和月刊》,第一卷第12期,1940年出版。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7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57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3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0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57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8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5贝。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9页。
    ③ 参见(英)港·卡内卡:《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李红梅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25页。
    ①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史记》(八),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48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贝。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3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3页。
    ⑤ 参见郭高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3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② 郭嵩煮:《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9页。
    ③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荣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2页。
    ④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荣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2页。
    ⑤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荣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2页。
    ⑥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荣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2页。
    ⑦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荣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页。
    ⑥ 参见刘锡鸿:《英轺私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2页。
    ⑦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71页。
    ① 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 米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口.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476页。
    ④ 杨坚点校:《刘蓉集》,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44页。
    ⑤ 参见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38、39页。
    ①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9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7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1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1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1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页。
    ① 参见郭嵩焘:《郭嵩煮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
    ⑤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唐诗鉴赏词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9页。
    ② (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36页。
    ③ 《易·系辞下》。
    ④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⑤ 《淮南子·泰族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⑥ 《管子·形势解》,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⑦ 《荀子·正论》,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① 《孟子·滕文公下》,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②《论语·宪问》,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③ 《孟子·离娄上》,中华书局,2010年版。
    ④ 《孟子·滕文公下》,中华书局,2010年版。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① 张君励:《儒家哲学之复活》,《民主中国》(第五卷,第6期)。
    ②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19页。
    ③ 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版,第407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① 郭嵩煮:《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5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5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3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99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6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99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52页。
    ③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0页。
    ④ 王闿运:《湘骑楼日记》,光绪三年八月初三日,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版。
    ①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信函十九,《复王壬秋山长》,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② 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902页。
    ③ 陆保千:《清代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④ 王闿运:《湘骑楼日记》,光绪三年八月初三日,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版。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6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6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0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8页。
    ⑤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⑥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9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9页。
    ⑨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9页。
    ⑩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9页。
    ②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1页。
    ③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1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1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4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4页。
    ③ 参见陆保千:《清代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4页。
    ④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① 郭嵩焘:《礼记质疑》,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27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39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39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0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0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0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4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5页。
    ⑦ 《诗经·小雅·节南山》,转引自《郭嵩焘日记》(一),第53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16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2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16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05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2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入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页。
    ① 曾永玲:《郭嵩焘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3页。
    ① 陆保千:《刘蓉年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79年,第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5页。
    ③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4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2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2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6页。
    ②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1贝。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231页。
    ④ 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台湾:近代史资料从刊第十一辑,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页。
    ⑤ 郭嵩焘:《下池老人自叙》,台湾:近代史资料从刊第十一辑,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8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184页。
    ① 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序》,第71贝。
    ② 参见王兴国:《郭嵩焘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6贝。
    ④ 参见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光绪六年二月初二日记。
    ①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②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③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39页。
    ①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8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5页。
    ③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9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3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0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1页。
    ①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② 参见《印度经济》,人民出版社,182年版,第10页。
    ③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2页。
    ④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4页。
    ⑤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4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4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0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0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0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74页。
    ⑤ 沧海:《郭嵩焘先生》,载《雄风》第一卷第5期,转引自《郭嵩焘评传》,第283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4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48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2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3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3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3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4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5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5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口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5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8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9页。
    ⑦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9页。
    ②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0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0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1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1页。
    ⑤ 郭离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1页。
    ⑥ 郭高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2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2页。
    ⑧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7页。
    ①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7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8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8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8页。
    ⑤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7页。
    ①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4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4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7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7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6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3页。
    ③ 《论语·卫灵公篇》,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00页。
    ④ 《论语·卫灵公篇》,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61页。
    ⑤ 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十六,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版,第四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50贝。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48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7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7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74页。
    ⑤ 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9页。
    ⑥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0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5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0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16页。
    ③ 参见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第10页。
    ④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⑤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⑥ 郭嵩焘:《使西纪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11页。
    ① 曾国藩:《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记。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8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8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0页。
    1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1页。
    2 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第88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9页。
    ② 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
    ③ 倭仁:《倭文端公遗书》卷四,第11页,卷五,第12页。
    ① 苗长青:《晚清官僚派别派系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② 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124页。
    ③ 参见蒋延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20,21页。
    ④ 参见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20,21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①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
    ②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98卷,19页。
    ③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3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58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一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69页。
    ② 郭嵩焘:《使西纪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③ 李鸿章:《朋僚函稿》第十七卷,第29页。
    ④ 王闿运:《湘绮楼日记》第六册。
    ① (何金寿:《奏为兵部侍郎郭嵩焘使两纪程一书立言悖失体辱国请饬严行毁禁事》,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03-5663-118号。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3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0页。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朝上谕档》第三册(光绪三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3页。
    ① 陈乃乾:《阳湖赵惠甫先生年谱》第29页。
    ② 《四国新档·英国档(下)》,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1986年版
    ③ 《四国新档·英国档(下)》,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1986年版。
    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第7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57页。
    ①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第27页。
    ②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第27页。
    ③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第25页。
    ④ 《洋务运动》(二),第25页。
    ⑤ 《洋务运动》(二),第25页。
    ⑥ 参见《洋务运动》(二),第29页。
    ① 参见《洋务运动》(二),第4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3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3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1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2页。
    ⑥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6页。
    ⑦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二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7页。
    ① 熊月之:《两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贝。
    ② 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2页。
    ③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① 《洋务运动》(一),第26页。
    ② 《洋务运动》(一),第29页。
    ③ 《洋务运动》(一),第29页。
    ① 《洋务运动》(一),第33页。
    ② 《洋务运动》(一),第51页。
    ③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通政使于凌辰奏折》,《洋务运动》(一),第121页。
    ④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通政使于凌辰奏折》,《洋务运动》(一),第121页。
    ⑤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大理寺少卿王家壁奏折》,《洋务运动》(一),第129页。
    ①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大理寺少卿王家壁奏折》,《洋务运动》(一),第131页。
    ②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通政使于凌辰》,《洋务运动》(一),第121页。
    ③ 参见李鸿章:《复郭筠仙星使》,《洋务运动》(一),第269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1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1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2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6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6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7页。
    ⑤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7页。
    ①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
    ②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50卷,第32-33页。
    ③ 参见《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54卷,第2页。
    ① 翁同龢:《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光绪二年正月十三日记。
    ② 《洋务运动》(六),第137页。
    ③ 《洋务运动》(六),第143页。
    ① 参见《洋务运动》(六),第14-147页。
    ② 参见《洋务运动》(六,第139页。
    ③ 《洋务运动》(六),第150页。
    ① 《洋务运动》(六),第152页。
    ② 《洋务运动》(六),第155页。
    ③ 《洋务运动》(六),第156页。
    ④ 钟天纬:《中国创设铁路利弊记》,《皇朝经世文续编》,103卷。
    ① 《洋务运动》(六),第157页。
    ② 参见《洋务运动》(六),第156页。
    ③ 《洋务运动》(六),第155页。
    ④ 《洋务运动》(六),第156页。
    ⑤ 《洋务运动》(六),第157页。
    ① 《洋务运动》(六),第163页。
    ② 《洋务运动》(六),第164页。
    ③ 《洋务运动》(六),第163页。
    ④ 《洋务运动》(六),第163页。
    ① 参见《洋务运动》(六),第163页。
    ② 《洋务运动》(六),第166页。
    ③ 《洋务运动》(六),第165页。
    ④ 刘锡鸿:《英轺私记》,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10页。
    ⑤ 刘锡鸿:《英轺私记》,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10页。
    ⑥ 刘锡鸿:《英轺私记》,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22页。
    ①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726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三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7页。
    ④ 翁同和:《翁同和日记》,中华书局,光绪二年正月十二日记。
    ⑤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5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9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9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06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2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⑤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4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① 对于这一派别的研究可参看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熊月之著《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① 这一划分标准我们参阅了虞和平和谢放两位先生的研究成果,参见虞和平、谢放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345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3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63页。
    ③ 薛福成:《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7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43页。
    ①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
    ②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③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①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② 郑大华校:《采西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7页。
    ③ 薛福成:《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40页。
    ④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521页。
    ⑤ 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86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出版社,1983年版,342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出版社,1983年版,342页。
    ③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5,239页。
    ④ 郑大华校:《采两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56页。
    ⑤ 黄遵宪:《黄遵宪全集》下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19页。
    ⑥ 汤震:《危言》,光绪二十一年刊本。
    ⑦ 郑观应:《郑观应集》下册,第1369、137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25页。
    ② 郑大华校:《采西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③ 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页。
    ① 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
    ② 王韬:《弢园尺牍》卷七,光绪二年刊本,2-3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2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4页。
    ⑤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一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69页。
    ⑥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① 参见黄遵宪:《黄遵宪全集》下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986页。
    ② 郑大华校:《采两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
    ③ 参见薛福成:《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526页。
    ④ 参见薛福成:《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529页。
    ⑤ 参见王舀:《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① 参见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第65页。
    ② 参见陆玉林选注:《使两纪程——郭嵩焘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① 陆玉林选注:《使西纪程——郭嵩焘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② 参见陆玉林选注:《使西纪程——郭嵩焘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5页。
    ③ 参见陆玉林选注:《使西纪程——郭嵩焘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5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283页。
    ⑤ 薛福成:《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⑥ 薛福成:《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⑦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6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56页。
    ② (日)三石善吉著、余项科译:《传统中国的内发性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页。
    ③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6页。
    ⑤ 王先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14页。
    ⑥ 参见王先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14页。
    1 郭嵩焘:《郭离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4页。
    2 参见郭离焘:《郭嵩焘日记》(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3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2-393页。
    4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3页。
    5 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① 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0页。
    ④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0页。
    ⑤ 郑大华点校:《采两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⑥ 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3页。
    ⑦ 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页。
    ⑧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2页。
    1 郭离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3页。
    2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一),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0页。
    3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0页。
    4 郭高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0页。
    5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8页。
    6 万韬:《瓮牖余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19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76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17贝。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3页。
    ④ 张静:《郭嵩焘思想文化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①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1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4页。
    ① 丁风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0页。
    ② 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③ 薛福成著:《出使四国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④ 参见薛福成著:《出使日记续刻》第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58页。
    ⑤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沈阳:辽宁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⑥ 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第五卷,41页。
    ⑦ 参见维科:《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1页。
    ① 王韬、伟烈亚力:《西国天学源流》,1889年秋校印。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2页。
    ③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页。
    ④ 参见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74页。
    ① 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60页。
    ②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9页。
    ③ 参见贺麟:《文化的体与用》,《近代唯心论简释》,重庆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268-272页。
    ④ 严复:《论事变之亟》,《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① 严复:《译天演论自序》《严复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19-1320页。
    ② 贺麟:《文化的体与用》,《近代唯心论简释》,第268-272页。
    [1]《郭嵩焘奏稿》,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
    [2]《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
    [3]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观,1957年版。
    [5]郭嵩焘:《礼记质疑》,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版。
    [6]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7]《郭嵩焘日记》(四卷本),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1983年版
    [8]郭嵩焘《湘阴县图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郭嵩焘:《使两纪程》,陆玉林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12]李山:《管子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13]安小兰:《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14]石磊:《商君书泽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15]周桂钿:《春秋繁露泽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16]顾迁:《淮南子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17]韩兆琦:《史记泽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18]《周敦颐全书》,南昌:江两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9]张载:《正蒙》,中华书局,2006年版。
    [20]《陆象山全集》,世界书局,1936年版。
    [21]《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22]《南轩集》,清同治刊。
    [23]《船山全书》,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版。
    [24]《黄梨洲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25]《日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
    [26]《国朝学案小识》,山东友谊书社,1990版。
    [27]《清史稿》,赵尔巽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8]《清德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29]《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
    [30]《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
    [31]刘蓉:《刘蓉集》(两册),长沙:社,2008年版。
    [32]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全39册),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33]《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34]徐继畲:《瀛寰志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35]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36]王闿运:《湘军志》,光绪十一年成都墨看书屋。
    [37]王先谦:《葵园四种》,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
    [38]张海雷等编:《曾国藩家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
    [39]冯桂芬:戴扬本评注,《校邠庐抗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0]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1]郑观应:夏东元主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2]薛福成:丁风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3]何启、胡礼垣:郑大华点校,《新政真诠》,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4]《陈宝箴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
    [45]《玉池挽词汇编》,光绪十九年养知书屋刻本。
    [46]《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4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48]梁启超:《儒家哲学》,北京:中华书局,1939年版。
    [4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书店,1985年版。
    [50]黄遵宪:《黄遵宪全集》下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986页。
    [51]萧一山:《清代通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2]罗尔纲:《湘军新志》,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53]胡适:《中国古代思想史长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4]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
    [56]侯外庐:《中国近代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5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5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9]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60]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洋务运动》(8卷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61]《四国新档》,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年版。
    [62]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3]王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64]陆宝千:《清代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5]曾永玲:《郭嵩焘大传》,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6]王兴国:《郭嵩焘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7]王兴国:《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8]张静:《郭嵩焘思想文化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70]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71]方克立主编:《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2]方克立、陈代湘:《湘学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3]王继平:《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5]冯天瑜、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76]韩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合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7]韩强:《儒家心性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8]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9]熊月之:《两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0]王元化:《王元化文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1]王兴国主编:《湖湘文化纵横谈》,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2]杨国强:《义理和事功之间的徊徨》,三联书店,2008年版。
    [83]钟叔河:《走向世界》,中华书局,2010年版。
    [84]萧萐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5]柳治徵编:《陶凤楼藏名贤手札》,台湾文海出版。
    [86]郑大华点校:《采两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7]王拭主编:《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88]忻平:《王韬评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9]易惠莉:《郑观应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0]刘崇敬:《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与反思》,北京:求是出版社,1988年版。
    [91]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3]胡滨:《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
    [94]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5]彭平一:《冲破思想的牢笼——中国近代启蒙思潮》,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6]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7]丁宋和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98]阎志祥:《英国政党政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99]丁志伟、陈菘:《中两体用之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0]葛荣晋:《中国实学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1]汤志钩:《近代经学与政治》,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02]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03]胡伟希:《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4]汪荣机:《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5]张立文:《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6]麻天祥:《中国近代学术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7]张立文主编,陈其泰、李廷勇著:《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9]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版。
    [110]王中江:《严复与福泽渝吉:中日启蒙思潮比较》,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版。
    [111]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2]马伯煌:《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3]袁伟时:《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
    [114]钟书河:《从东方到西方》,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年版。
    [11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世中国经世思想研讨会论文集》,1984年编。
    [116]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17]张世保:《从西化到全球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118]张世保:《西化思潮的源流与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9]汤奇学:《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索》,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0]赵璐:《中国近代义理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1]宋志明、刘成有:《批孔与释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2]周建波:《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3]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24]刘崇敬:《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与反思》,北京:求是出版社,1988年版。
    [12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6]李泽厚:《中近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27]郑大华、邹小站主编:《思想家与中国近代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8]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9]马克锋:《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130]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
    [131]朱汉民:《湖湘学派史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132]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3]张宇权:《思想与时代的落差——晚清外交官刘锡鸿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34]周海春:《近代新学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5]王先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36]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一),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7]王晓天主编:《郭嵩焘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岳麓书社,2000年版。
    [138]张跃发:《近代文明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39](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0](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41](美)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文化的演进》,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版。
    [142](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3]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科学技术和社会》,范岱年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44](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著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5](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泽,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146](美)斯蒂格利茨:《东亚奇迹的反思》,王玉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7](美)马十:《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全三卷),张汇文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148](美)蒂利:《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魏洪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9](英)港·卡内卡:《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李红梅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0]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151](美)梯利:《两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52](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荣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53](日)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三联书店,2011年版。
    [154](日)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现代化理论》,董兴华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5](日)永井道雄:《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姜振寰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6](日)依田熹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卞立强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周寅滨:《我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新湘评论》(长沙),1980年第11期。
    [2]熊月之:《论郭嵩焘》,《近代史研究》(北京),1981第1期。
    [3]王拭、孙应祥:《论郭嵩焘的洋务思想》,《南京大学学报》(南京),1981年第3期。
    [4]钟叔河:《论郭嵩焘》,《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
    [5]黎志刚:《郭嵩焘的经世思想》,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经世思想研讨会论文集》,1984年。
    [6]葛志华:《从郭嵩焘的悲剧看近代中国社会》,《扬州大学学报》(扬州):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7]易惠莉:《论郭嵩焘的中西文化比较观》,《学术月刊》(上海),1987年第10期。
    [8]马春庆:《郭嵩焘思想评价》,《文史哲》(济南),1987年第4期。
    [9]陈左高:《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巨著——谈郭嵩焘日记》,《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88年第3期。
    [10]黎泽济:《郭嵩焘和肃顺的关系——对<清史稿)的一点质疑》,《学术月刊》(上海), 1988年第9期。
    [11]郭吾真:《论郭嵩焘出使获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太原),1989年第3期。
    [12]曾永玲:《郭嵩焘思想简论》,《史学集刊》(长春),1989年第4期。
    [13]吴义雄:《洋务运动的批判者——郭嵩焘》,《学术研究》(广州),1990年第2期。
    [14]夏泉:《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近代史研究》(北京),1990年第3期。
    [15]崖丽娟:《郭嵩焘洋务思想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宁),1990第2期。
    [16]吴祖鲲:《郭嵩焘中西文化思想简论》,《长白学刊》(长春),1990年第1期。
    [17]崖丽娟:《郭嵩焘外交思想探因》,《历史教学问题》(上海),1991年第5期。
    [18]丁平一:《郭嵩焘中西体用观简论》,《湖南社会科学》(长沙),1991年第3期。
    [19]袁伟时:《从林则徐到郭嵩焘》,《近代史研究》(北京),1991年第5期。
    [20]庄竺华:《郭嵩焘是早期维新派的先驱者之一》,《求索》(长沙),1992第2期。
    [21]庞世烨:《郭嵩焘中西文化观初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1993年第5期。
    [22]李双璧:《传统“道本器末”论与郭嵩焘的新道器观》,《贵州社会科学》(贵阳),199
    [23]张良俊:《郭嵩焘的“富强”观》,《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1994年第2期。
    [24]张良俊:《论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的思想价值》,《江西社会科学》(南昌),1994年第4期。
    [25]汪荣祖:《郭嵩焘、严复、曾泽纪泽连环叙》,《历史月刊》(台北),1994年第9期。
    [26]王维江:《郭嵩焘与刘锡鸿》,《学术月刊》(上海),1995年第4期。
    [27]蒋晓丽:《晚清洋务英才郭嵩焘人生悲剧根源论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成都),1995年第6期。
    [28]吴祖鲲:《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西学东渐”中的郭嵩焘》,《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5年第6期。
    [29]张良俊:《郭嵩焘对“中体西用”模式突破的贡献》,《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昌),1995年第3期。
    [30]王兴国:《郭嵩焘与湖湘文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5年第5期。
    [31]赵学伟:《浅评郭嵩焘的洋务观》,《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太原),1997年第1期。
    [32]王兴国:《郭嵩焘与湖南近代书院》,中国书院:第一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版。
    [33]成晓军、张卫波:《郭嵩焘探求西学的主要途径》,《长白学刊》(长春),1998年第5期。
    [34]蒋晓丽:《近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的人才综合素质标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成都),1998年第1期。
    [35]王公望:《清沫洋务思想家郭嵩焘的一份佚稿——(上恭邸书>》,《清史研究》(北京), 1998年第3期。
    [36]张洁:《郭嵩焘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清史研究》(北京),1998年第3期。
    [37]熊秋良:《试析郭嵩焘在长沙的洋务宣传活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8年第4期。
    [38]刘国军:《郭嵩焘与(使西纪程>》,《求是学刊》(哈尔滨),1999第6期。
    [39]张静:《论湘军集团及其与郭嵩焘的关系——关于郭嵩焘研究的一个先决方面》,《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1999年第2期。
    [40]郭汉民、刘蔚:《简论郭嵩焘的护侨思想与活动》,《云梦学刊》(岳阳),2000年第3期。
    [41]陶用舒:《郭嵩焘、左宗棠爱国主义思想异同论》,《云梦学刊》(岳阳),2000第3期。
    [42]刘泱泱:《略论郭嵩焘的洋务思想》,《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2000年第1期。
    [43]田永秀、鲜于浩:《试论郭嵩焘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两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2000年第3期。
    [44]成晓军、张卫波:《郭嵩焘“主和”外交思想探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商丘),2000年第5期。
    [45]李育民:《郭嵩焘的外交思想简论》,《贵州社会科学》(贵阳),2000年第5期。
    [46]易永卿:《论郭嵩焘的和平外交思想》,《湖南教育学院学报》(长沙),2000年第6期。
    [47]邹红霞:《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船山学刊》(长沙),2000年第1期。
    [48]郭汉民:《郭嵩焘生平与思想研讨会综述》,《船山学刊》(长沙),2000年第1期。
    [49]邹红霞:《论郭嵩焘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0]李永春:《郭嵩焘与晚清厘金》,《史学月刊》(开封),2001年第3期。
    [51]王艳玲:《试论郭嵩焘的对外开放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2001年第3期。
    [52]张卫波:《试析郭嵩焘两方文化观的特点和局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乡),2001年第2期。
    [53]文定旭:《立足传统融会中两——郭嵩焘洋务教育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十论文,2001年。
    [54]张立程:《郭嵩焘人才思想初探》,《太原大学学报》(太原),2002年第4期。
    [55]严亚明:《郭嵩焘民族主义意识探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廊坊),2002年第2期。
    [56]张家国、张静:《郭嵩焘在晚清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法商研究》(武汉),2002年第6期。
    [57]钟叔和:《郭嵩焘和严复》,《鲁迅研究月刊》(北京),2002年第10期。
    [58]徐立望:《郭嵩焘的晚年思想》,《学术研究》(广州),2003年第8期。
    [59]贾熟村:《丁日吕与郭嵩焘的友谊》,《学术研究》(广州),2003年第11期。
    [60]姚曙光:《先行于西学踯躅于理学——郭嵩焘“本末”思想评析》,《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2003年第2期。
    [61]张静:《郭嵩焘与湖湘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62]周行之:《郭嵩焘的“洋务”见解》,《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沙),2004年第6期。
    [63]张九洲:《论郭嵩焘的经济思想》,《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封),2004年第1期。
    [64]廖铁:《郭嵩焘的改良主义思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昆明),2004年第1期。
    [65]曹景满:《从郭嵩焘出使看中国的近代化》,《天府新论》(成都),2005年第2期。
    [66]朱薇:《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郭嵩焘》,《炎黄春秋》(北京),2005年第3期。
    [67]李赫亚:《相知与相离:王闿运与郭嵩焘之交谊探析》,《求索》(长沙),2006年第11期。
    [68]刘斌:《走向世界还是回归传统——郭嵩焘、刘锡鸿思想比较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2006年第6期。
    [69]吴雪玲:《郭嵩焘西学思想述评》,《齐鲁学刊》(济南),2006年第8期。
    [70]邵华:《论郭嵩焘晚年对湖南“人心风俗”的批判》,《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长沙),2006年第6期。
    [71]彭平一、黄芳:《论郭嵩焘在近代中国“人心风俗”思想演进中的地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德),2007年第2期。
    [72]楚德江:《论郭嵩焘政治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异同》,《兰州学刊》(兰州),2008年第2期。
    1、Wong,Owen Hong-Hin:A New Profile in Sino-Western Diplomacy:The First Chinese
    Minster to Britain,(Hong kong:Chung-haw Book Co.,1987),《中国首任驻英公使》。
    2、Frodsham,J.D.:The First Chinese Embassy to theWest:the journals of KuoSung-Tao, Liu His-hung and Chang Te-yi. (Oxford:Clarendon Press,1974)。(郭嵩焘、刘锡鸿、张德彝使西记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