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三言”、“二拍”中女性婚变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冯梦龙“三言”和凌濛初“二拍”的主要思想意义,在于比较及时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新变化,故事的内容大多涉及友情、公案、侠义和发迹变泰等类。小说中编撰了不少有关已婚女性的婚变情节的故事,所谓的婚变是指婚姻关系失范,感情破裂,轻则如外遇,重则如夫妻离异。这些故事凸现出“三言”、“二拍”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的文风,因此这些故事并不象以前的一些研究中所说的纯为迎合世俗趣味的色情描写,而是有其寄托意义的。
     本文对“三言”、“二拍”中这一类型的故事的研究,除了分析这些故事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之外,主要是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主导因素的分析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情节结构、结局安排以及作者的道德判断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这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通过对婚变母题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探视女性的内心世界,了解女性的话语和社会行为的内涵。
The main thought significance that Feng Meng Long "SanYan" and Ling MengChu "ErPai", lies in some new change reflecting social life that time comparativelyin time. The content of these stroes involved friendship, legal matter, gain of fortuneand changes peacefully and so on.These novels compiled changing of marital statusplot of some married female.So-called changed of marital status meaned a falling outsentiment,extramarital affair by the mild, divorce by the serious situation.So theseprotruding positive "SanYan" and "ErPai" thought significance appears and realstory style of writing, therefore these stories did not like some research said had nosignificance,but had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analysed by the fact that the changeable story ofmarriage is in progress to "Sanyan" and "Erpai". Besided analysised these storysproportion which occupied in the novel, status located which in the article, mainlythroughed to analyse these stories leading factor, character description, plot structure,result arrangement, moral judgemeng of the authors.Thought these analyses we can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artistic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is kind ofwork. Simultaneously, throughed to analysed, comparaed with and researched thechanged of marital status, we can visited feminine innermost feeling world,understanded the feminine words and the social behavior connotation.
引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第42卷,页119
    ① 朱熹 《朱子语类》 卷四:“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① 冯梦龙 《情史》卷一《总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② (清)王廷绍、华广生编述 《明清民歌时调集》(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 冯梦龙 《喻世明文》序,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① 冯梦龙 《醒世恒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三,页36
    ① 凌濛初 《拍案惊奇序》,《拍案惊奇》,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②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六,页73
    ③ 凌濛初 《拍案惊奇序》,《拍案惊奇》,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④ 凌濛初 《拍案惊奇序》,《拍案惊奇》,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①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②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十一,页123
    ③ 凌濛初 《拍案惊奇序》,《拍案惊奇》,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3
    ① 邓绍基 《谈“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市民生活的两个特色》,载《文学遗产》 1958年第202期
    ② 范宁 《争奇斗艳的时代小说》,载《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1年,第17页
    ③ 唐富龄 《明清之际爱情小说的裂变与断层趋向》,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四期
    ① 张振钧、毛德富 《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② 刘敬圻 《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三言”“二拍”名篇心解》,《北方论丛》,1994年第二期
    ③ 冯梦龙 《警世通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十,页168
    ④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以尚友堂原刊本为底本,王吉鲁注释,章培恒整理。
    ① 郑军健 《明代小说兴盛的一些思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
    ② 石昌渝 《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第235—236页
    ①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29页
    ② 吴建国 《雅俗之间的徘徊——16至18世纪文化思潮与通俗文学创作》,岳麓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第14—19页
    ① 欧阳代发 《〈情史〉与“三言二拍”关系考补》,《文献》,1999年第一期
    ① 冯梦龙 《喻世明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页34-47
    ② 同上
    ③ 宋·欧阳修 《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宋·赵汝鐩 《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④ 凌濛初 《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十六,页159
    ① 冯梦龙《警世通言》下,人民出版社 1996年,卷二十四,页47
    ② 冯梦龙《警世通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十,页173
    ① 凌濛初《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六,页60
    ②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七,页82-91
    ①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七,页82-91
    ②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三十八,页207-216
    ① 冯梦龙《警世通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十二,页21-24
    ① 冯梦龙《喻世名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一,页12-33
    ② 凌濛初《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页23-35
    ① 冯梦龙《醒世恒言》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三十六,页170
    ②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十七,页63
    ①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① 曹大为《中国历史上贞洁观念的变迁》,见《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2期
    ② 冯梦龙《喻世名言》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十二,页21-24
    ① 李贽《初潭集》卷二,《夫妇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165页
    ① 冯梦龙《喻世明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页42
    ② 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十四,页47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页122
    ②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72页
    ① 冯梦龙《警世通言》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二,页13-19
    ②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卷十一,页122-123
    [1] 冯梦龙《喻世明言》(上、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
    [2] 冯梦龙《警世通言》(上、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
    [3] 冯梦龙《醒世恒言》(上、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
    [3] 凌濛初《拍案惊奇》(上、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
    [4] 凌濛初《二拍案惊奇》(上、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
    [5]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以尚友堂原刊本为底本,王古鲁注释,章培恒整理。
    [6] 冯梦龙《情史类略》,岳麓出版社,1984年
    [7]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
    [8] 李贽《焚书》,中华书局,1974年
    [9] 李贽《初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0] 陈东有《人欲的解放—明清社会经济变迁与大众审美》,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6版
    [11] 张振钧、毛德富《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12] 谭正壁《三言两拍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出版社,1991年
    [14]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
    [15] 缪咏和《冯梦龙和<三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6] 齐裕焜 王子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17]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
    [18]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
    [19] 俞晓红《古代白话小说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0] 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1]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2] 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3] 王廷绍、华广生编述《明清民歌时调集》(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4] 吴建国《雅俗之间的徘徊——16至18世纪文化思潮与通俗文学创作》,岳麓出版社 1999年版
    [25]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 梁树声.《三言》、《二拍》「偷情」故事研究,暨南大学
    [2] 杜串香.试论“三言”、“二拍”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及其意蕴,四川大学
    [1] 程弘《<警世通言>中的爱情故事》,载于《光明日报》,1956年3月25日
    [2] 邓绍基《谈“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市民生活的两个特色》,载《文学遗产》1958年第202期
    [3] 石云 章义和《柔肠寸断愁千缕—中国古代妇女的贞节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0
    [4] 唐富龄《明清之际爱情小说的裂变与断层趋向》,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四期
    [5] 郑军健《明代小说兴盛的一些思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
    [6] 牛志平《古代妇女的贞节观》,历史月刊,1990/03
    [7] 范宁《争奇斗艳的时代小说》,载《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1年
    [8] 吴建国《从明清小说看文人的家庭生活与人格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02
    [9] 蔡凌虹《从妇女守节看贞节观在中国的发展》,史学月刊,1992/04
    [10] 刘敬圻《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三言”“二拍”名篇心解》,北方论丛,1994/02
    [11] 王定璋《“三言”中的人情伦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02
    [12] 黄焕新《从“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妇女观》,天中学刊,1995年
    [13] 傅承洲《明代话本小说的勃兴及其原因》,《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一期
    [14] 霍现俊《从元杂剧与“三言”、“二拍”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河北师院学报,1997/01
    [15] 刘军华《冯梦龙“情教观”与“三言”中的女性形象》,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
    [16] 冯晓琴《从“三言”“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现》,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02
    [17] 韩东屏《试论效益意识与伦理意识的冲突》,道德与文明,1998/05
    [18] 吴莲英《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商家女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
    [19] 欧阳代发《<情史>与“三言二拍”关系考补》,《文献》,1999年第一期
    [20] 王引萍《“三言”“二拍”所显示的男女平等意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
    [21] 董晓玲,施旸《“三言”“二拍”女性贞节观的还原考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
    [22] 纪德君《略淡“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福州师专学报,2001/2
    [23] 李红《找寻自我价值 梦圆苦乐人生——谈“三言”“二拍”中女性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24] 吴明东《从三言二拍看晚明的纵欲风气》,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
    [25] 黄玉娟《“三言”、“二拍”对女性问题的反映与思考》,琼州大学学报,2004/02
    [26] 李桂奎《论“三言”中的夫妇离合话题及其角色意识》,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02
    [27] 宋芙晖《“三言”、“二拍”情爱描写的观照》,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
    [28] 冯军《等级落差与性别差异演绎的乱伦关系——“三言”“二拍”中一个社会性别的视角》,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29] 赵兴华《从“三言”“二拍”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聊城大学学报,2005年
    [30] 张桂琴《略论“三言”“二拍”中的女性恋爱模式》,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1] 吕特《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江淮论坛,2005/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