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走向人的自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西方教育理论的移植解决不了中国教育问题。中国教育的现实困境彰显了本土教育思想的贫乏。本土教育理论的建构和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对本土教育人物教育思想研究提出迫切诉求。
     张楚廷是改革开放之后在本土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思想家,探明张楚廷教育思想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旨在为本土教育理论的建构寻找路径提供素材,并为当下教育改革开启新的可能空间。本文以现代解释学为理论依据,运用传记研究法,梳理了张楚廷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张楚廷教育思想本身以及思想生成的内在动因进行了深度探究。
     “人是什么”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张楚廷的人之觉悟源于其人生经历。在生命成长的早期,父母和家乡给了他良好的教育影响,使他感悟到人性之美;中学期间,他热爱数学、文学和音乐,培养了逻辑思维,增强了人文修养;动乱年代,他遭遇思想困惑,开始怀疑“革命”,忧思人的命运,但仍向真向善,在狂风恶浪中坚守本真人格;改革开放之后,张楚廷走上大学校长岗位,从数学研究转向教育学研究,在治校治学中思考人和教育,在开启教育思想自觉、走向教育实践自觉的过程中,不断增进人之觉悟。
     大学管理和专业教学实践为张楚廷教育思想的生长提供丰富养料。从人的课程、人的大学到人的教育,张楚廷教育思想体系由微观到宏观依次展开。他提出“五I”课程构想——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直觉(Intuition)、智慧(Intelligence);在批判科学主义和社本主义课程观基础上,构建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在质疑布鲁贝克认识论与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同时提出“生命论”;并尝试将“公理”这一科学概念引入教育学,以人性为基点构建了教育的五大公理——潜在公理、动因公理、反身公理、美学公理、中介公理。
     张楚廷年逾古稀仍执着学术询问不止,又从教育哲学走向人的哲学,实现了教育思想的提升超越。他在人的哲学中提出:哲学是人的哲学,人是一种特殊的预设的生成,人具有天赋的思想自由,人通过思之无限达到无限和永恒,人是上天之下的人。他以人的哲学观照人的教育,提出教育起源于人、人的特性决定教育特性、教育科学是人文科学;以人的哲学观照人的大学,提出大学是人类生命的自我生成、人的大学秉承人的自由与超越本性、大学人文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解放等。综观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全面涵盖了生成论、生命论、超越论、自由论与哲学论,不断发展完善自成理论系统。
     张楚廷教育思想历程显明:人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没有人的自觉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觉,真正的思想自觉能带来实践自觉,只要询问不止,思想便永无止境。张楚廷以人为起点,基于人的本性,朝向人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历程,回应了中国需要什么教育哲学的问题,为本土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了科学路径与重要素材,也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Western educational theory Transplantation can not solve Chinese educational problem.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hightlights the shortage of Native Educational Thought. Constructing local educational theory and solving realistic educational problems ugently appeal for research on the local character education ideas.
     Zhang Chuting is in the growth of the local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nker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ving inhere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Zhang Chut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aims to construct local education theory to find the path and to provide material, and may open a new space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thes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dern hermeneutics, the use of biographical research method, combing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Zhang Chut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Zhang Chuting educational thought itself as well as intrinsic motivation ideas were generated due to the depth of research.
     "What is person "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 of education. Zhang Chuting's thought on personal self-consciousness is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s. In his early life, parents and hometown gave him a good education impact, so he came to realize the beauty of person nature. During his high school, he loves math, literature and music, cultivate logical thinking, enhances his humanistic quality. Unrest in years, he suffered ideological confusion, began to doubt the "revolution", the fate of concerned person, but still in true goodness, stick to the true personality in the wind storms。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Zhang Chuting took university president. He changed his research territory from Mathematics to Education, thinking person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school and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opening educational thought consciousness, tending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consciousness, continuing to enhance personal self-consciousness.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actices provide rich nourishment for the growth of the Zhang Chuting's university educational thought. From Curriculum of Person and University of Person to Education of Person, Zhang Chut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expands from the micro to macro. Around person's education, he proposed "five I" course idea:Information, Interest, Inquiry, Intuition, Intelligence. In the critique of scientism and Society standardism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humanities curriculum. In the question of epistemology and political Brubeck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h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life. Anchored to humanity,he tries to draw "axiom", the scientific concept into education and builds five educational axioms:Potential axiom, Motivation axiom, Reflexive axiom, Aesthetic axiom, Intermediary axiom.
     Zhang Chuting is more than70, but still Focus 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changes from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oward the philosophy of person, realize the education idea improving and Transcending. He proposed in the Philosophy of Person:Philosophy is the philosophy of person, person is a special pre-generated being, having talented freedom of thought, reaching the infinite and eternal through unlimited thought. Person is person under providence. He researched the education of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person, Proposed that education originated in person, person characteristics result in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cience of education is part of Humanities; He researched university of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person, and Proposed that university is self-production of human life, person universities adhere the nature of freedom and transcendence of human, Objectiv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humanities is the promotion of people's liberation,and so on. In general, Zhang Chuting's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 contains completely higher education Generation Theory, Life Theory, Beyond Theory, Freedom Theory and Philosophical Theory, forms the theory system of his own.
     Zhang Chuting's course of educational thought shows:person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all education. There is no real educ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if there is no personal self-consciousness, A real thought consciousness can bring a practice consciousness. Just ask more, thinking it endless. Zhang Chuting's course of educational thought starts from person, based on person nature, For person development, is respond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the education philosophy China needs, provides a scientific path and important material to construct the native educational theory,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velation for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引文
①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68-369.
    ② 张应强.思想自然流淌的教育思想家[A].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3-4.
    ① 辛继湘.为了人的教育——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8):27-32.
    ② 高晓清.中西语境下“以人为本”的不同释义——也论张楚廷先生的“人主义,,[A].高晓清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续)[C/DK].长沙,2012.
    ① 上官剑.张楚廷超越理念探析[A].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63.
    ② 刘铁芳.一种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路径——张楚廷教授的教育学视界[J].大学教育科学,2007(4):5-9.
    ③ 刘徐湘.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8(4):9-13.
    ① 燕良轼.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乐章——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摭拾[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4):105-111.
    ② 周德义.人的教育与教育人的深层思考——张楚廷《教育哲学》述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81-86.
    ③ 沈又红&黎钰林.“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张楚廷教育哲学旨趣五解[J].大学教育科学,2007(6):11-14.
    ④ 沈又红&黎钰林.“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张楚廷教育哲学旨趣五解[J].大学教育科学,2007(6):11-14.
    ⑤ 魏饴.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美两部《高等教育哲学》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5(7):23-27.
    ① 高晓清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续)[C/DK].长沙,2012.
    ② 刘旭&郭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育研究——再读张楚廷先生名著《高等教育哲学》有感[A].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237.
    ③ 辛继湘.让思想自由流动起来——读张楚廷新著《高等教育学导论》[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101-104.
    ④ 李碧虹.游刃于形而上下之间——读张楚廷先生《高等教育学导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1(1):0+107.
    ⑤ 杨莉君.张楚廷教学思想管窥[A].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C].长沙:湖 南大学出版社,2009.98.
    ① 姚晓峰.张楚廷大学教学理念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3-116.
    ② 李学.“人为”课程观的批判与“为人”课程观的建构——张楚廷教授课程哲学思想初探[A].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223.
    ③ 胡绪阳.美好:一种崇高的教育期待与追求——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读评[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7):101-10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7.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7.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④ 段慧兰.有思想的学术学术的思想——《高等教育学导论》评介[J].当代教育论坛,2010(2):41.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83.
    ①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② 蒋贤斌.人物思想研究三题——以张灏的研究为例[J].求索,2006(4):15.
    ① 伊·莫威尔勒.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传记倾向[J].王德福,译.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6(3):68.
    ② [英]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侯定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9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0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9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03.
    ③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④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①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②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③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④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⑤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⑥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4.
    ② 张楚廷.父母最宝贵的教育是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1.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4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1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0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10.
    ①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64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1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总序.
    ②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649.
    ③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649.
    ④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649.
    ①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649.
    ② 注释: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总序.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4.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5.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2-2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67.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70.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80.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8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7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79.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75.
    ② 张楚廷.论学校观念[J].云梦学刊,1997(1):45-47.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0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
    ① 刘铁芳&段慧兰.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从张楚廷先生的大学实践看校长人格范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2(5):23.
    ② 刘铁芳&段慧兰.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从张楚廷先生的大学实践看校长人格范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2(5):24.
    ③ 刘铁芳&段慧兰.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从张楚廷先生的大学实践看校长人格范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2(5):24.
    ④ 刘铁芳&段慧兰.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从张楚廷先生的大学实践看校长人格范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2(5):2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9-4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2.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2.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2.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94-95.
    ① 张楚廷.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前言.
    ② 张楚廷.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前言.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9.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63.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8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8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89-490.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8.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
    ①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前言.
    ①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1.
    ②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1.
    ①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2.
    ②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2.
    ③ 刘晓玲&靳玉乐.张敷荣的教育思想及其特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4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83.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83.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84.
    ① 刘铁芳.一种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路径——张楚廷教授的教育学视界[J].大学教育科学,2007(4):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4.
    ③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3.
    ①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3.
    ②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3.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7.
    ④ 张楚廷.论元学习概念及其教学论意义[J].教育研究,1999(1):68.
    ⑤ 张楚廷.论元学习概念及其教学论意义[J].教育研究,1999(1):69.
    ⑥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3-3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2.
    ③ 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2.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9.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21.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22.
    ①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99.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27.
    ③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00.
    ②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③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④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⑤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⑥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⑦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⑧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⑨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①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②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③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④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⑤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8.
    ⑥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9.
    ⑦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9.
    ① 张楚廷.课程的“五I”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9.
    ②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3):6.
    ③ 彭道林&张楚廷.五I课程观再释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3(9):13-14.
    ④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3):6.
    ⑤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3):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6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64.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54.
    ④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⑤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⑥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⑦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⑧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①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② 张楚廷.科学课程的改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8.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16.
    ④ 马列著作选读编写组编.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17.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17.
    ③ 马列著作选读编写组编.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18.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1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41.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49.
    ① 张楚廷.教学改革与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4(9):18-19.
    ②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①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89-399.
    ①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3):5.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02.
    ③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3):6.
    ①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3):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8-100.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⑤ 段慧兰.有思想的学术学术的思想——《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评介[J].当代教育论坛,2011(8):41.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前言.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前言.
    ③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前言.
    ①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译者前言.
    ② 杨杏芳.读经30年,自醒才3年——论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畸形的学术发展道路[J].江苏高教,2009(4):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2.
    ②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③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
    ④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
    ⑤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
    ⑥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
    ①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
    ②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
    ③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
    ④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
    ⑤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
    ⑥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
    ⑦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
    ⑧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
    ⑨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3.
    ②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6.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6.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2.
    ⑥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9.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9.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0.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1.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1.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93.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9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1.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5.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6.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55.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55.
    ③ 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J].1998(2):3.
    ④ 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J].1998(2):6.
    ⑤ 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J].1998(2):6.
    ⑥ 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J].1999(3):27-28.
    ⑦ 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J].1999(3):30.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90.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92.
    ③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4.
    ④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5.
    ⑤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
    ⑥ 雅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
    ① 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7(3):30.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62.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6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64.
    ②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5.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67.
    ④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
    ⑤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
    ⑥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
    ⑦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39.
    ①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0.
    ②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7.
    ③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4.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69.
    ⑤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2.
    ⑥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71.
    ⑦ 转引自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73.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268.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79.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45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8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88.
    ②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
    ③ 张楚廷.自由教育是大学的一颗童心[J].大学教育科学,2009(6):105.
    ④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99.
    ⑤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100.
    ⑥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
    ⑦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291.
    ①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91.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100.
    ③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
    ④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6.
    ⑤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6.
    ① [美]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
    ② 康德.论教育[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498.
    ③ 康德.论教育[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501.
    ① 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0.
    ② 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
    ③ 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
    ④ 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0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0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1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30.
    ③ 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8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87.
    ② 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89.
    ① 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3.
    ②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79.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82.
    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6.
    ⑦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⑧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8.
    ①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3-6.
    ② 张楚廷.人的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11(2):卷首语.
    ③ 张楚廷.人的固有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兼论教育目的[J].大学教育科学,2011(5):110.
    ① 张楚廷.新世纪:教育与人[J].大学教育科学,2000(2):23.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6.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8.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7.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26.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29.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16.
    ② 张楚廷.与“钱学森之问”同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9):卷首语.
    ① 张楚廷.创造——人的天性[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5):卷首语.
    ② 张楚廷.关于顺序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8):卷首语.
    ② 张楚廷.谁来面向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12(6):121.
    ③ 张楚廷.谁来面向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12(6):12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序言.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序言.
    ③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277.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277.
    ⑥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27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278.
    ② 康德.论教育[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499.
    ③ 张楚廷.试论教育公理[M].高等教育研究,2006(5):2.
    ①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70.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③ 转引自张楚廷.试论教育公理[M].高等教育研究,2006(5):2.
    ④ 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
    ⑤ 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79.
    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⑦ 张楚廷.试论教育公理[M].高等教育研究,2006(5):4.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② 张楚廷.试论教育公理[M].高等教育研究,2006(5):5.
    ③ 张楚廷.试论教育公理[M].高等教育研究,2006(5):5.
    ①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71.
    ②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23.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6.
    ④ 燕良轼.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乐章——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摭拾[A].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79-180.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
    ① 卡西尔著.人论[M].甘阳,译.西苑出版社,2003:23.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7.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53.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5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67.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65.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65-16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77-47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49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49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496.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人教育出版社,2007:497.
    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91.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7.
    ③ 马列著作选读编写组编.马列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M].人民出版社,1988:21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95.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95.
    ③ [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④ [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9.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
    ①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38.
    ②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39.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36.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37.
    ⑤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4:3.
    ⑥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4:4.
    ⑦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37.
    ⑧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5-6.
    ⑨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6.
    ⑩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3.
    11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39.
    ①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8.
    ② [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42.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0.
    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⑦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5:67.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④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5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13.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47.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14.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16.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18-319.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2.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3.
    ⑥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5.
    ③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25.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6.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5.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8.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8.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9.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29.
    ⑥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36.
    ⑦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40.
    ⑧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5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03.
    ②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5.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8.
    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⑦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⑧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07.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11.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12.
    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③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0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13.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1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20.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6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69.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7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2.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1.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2.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3.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53.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6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7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08.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0.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2.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2.
    ⑤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6-9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5.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7.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8.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论我与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8.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5.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1.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5.
    ③ 亚里士多德;吴涛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3.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4.
    ⑥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5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6.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6.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1.
    ①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1.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8.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9.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1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11.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12.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13.
    ④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15.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17.
    ④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1.
    ⑤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7.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17.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1-122.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3.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6.
    ② 康德.论教育[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499.
    ③ 张楚廷.人的固有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兼论教育目的[J].大学教育科学,2011(5):110.
    ① 张楚廷.人的固有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兼论教育目的[J].大学教育科学,2011(5):110.
    ②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①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8.
    ①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4.
    ②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4-5.
    ③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4-5.
    ④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6.
    ①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6.
    ② 张莓廷.教育学属于人女科学[Jl.教育研究.2011(R):7.
    ③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8):8.
    ④ 王洪才.教育学: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兼与张楚廷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2012(4):10.
    ① 王鉴&姜振军.教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J].教育研究,2013(4):22.
    ② 张楚廷.关于教育学的属性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12(6).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前言.
    ② 段慧兰.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高等教育学导论》评介[J].当代教育论坛,2011(8):4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1.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4.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前言.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3.
    ② 张楚廷:人的精神决定了大学的产生——我的教育观[J].大学教育科学,2011(3):13.
    ③ 张楚廷&彭道林.关于大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J].学园,2010(2):25.
    ① 张楚廷.人的精神决定了大学的产生——我的教育观[J].大学教育科学,2011(3):13.
    ② 张楚廷.论大学与经济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0(6):1.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5.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6-267.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8.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8.
    ①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史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439.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0.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0.
    ③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7-28.
    ① 张楚廷.大学八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13(4):124-127.
    ② 张楚廷.大学文化与传统[J].高等教育研究,2012(6):4.
    ③ 张楚廷.大学思想的独特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
    ① 张楚廷.大学的“我思故我在”[J].大学教育科学,2011(6):105.
    ② 张楚廷.大学思想的独特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10.
    ③ 张楚廷.论大学的保守与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6.
    ①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9,24.
    ② 赫钦斯.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3.57.
    ③ 张楚廷.大学与形而上品格.高等教育研究,2011(6):1-2.
    ④ 张楚廷.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5.
    ⑤ 张楚廷.大学与形而上品格.高等教育研究,2011(6):1-2.
    ⑥ 张楚廷.大学与形而上品格[J].高等教育研究,2011(6):1-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5.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5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社,2012:154-155.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55.
    ③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12.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61.
    ②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译本)[M].徐辉&顾建新,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0.
    ① 张楚廷.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11(2):34.
    ② 张楚廷.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11(2):34.
    ① 张楚廷.论文、理、工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1(1):108.
    ② 张楚廷.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11(2):35.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38.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⑤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38.
    ⑥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39.
    ① 张楚廷.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J].高等教育研究,2011(2):1.
    ② [加]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力[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6.
    ①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7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182.
    ②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7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186.
    ③ 张楚廷.不同大学的治理方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0(1):11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30.
    ② [加]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利[M].王永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0.
    ③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14.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34.
    ②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36.
    ③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4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41.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47-548.
    ①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3.
    [1]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卷课程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3]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三卷教育哲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5]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五卷校长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6]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教学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7]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七卷心理学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8]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八卷素质教育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9]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九卷教育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10]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卷教育演讲录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11]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一卷学校管理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2]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二卷高等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3]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三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4]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四卷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5]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6]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六卷数学文化与教育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7]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七卷教育随笔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8]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八卷创造教育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9]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九卷巡回演讲提纲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20]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二十卷学校报告实录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21]燕良轼&刘宇文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高晓清主编.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续)[C/DK].长沙,2012.
    [23]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4]郑金洲&瞿保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李文长&朱国仁&秦国柱.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26]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8]王英杰&刘宝存.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9]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0]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1][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2]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33]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4]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5]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36]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9][美]奥兹门·克莱威尔.教育的哲学基础[M].石中英,邓敏娜,译.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0][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1][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2][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3][德]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4][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5][德]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6][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7][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8][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9][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 江教育出版社,2001.
    [50][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2]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4]胡建华,陈列,周川,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5]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6]丁钢.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M].上海:海教育出版社,2009.
    [57][英]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侯定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9][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M].靳希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0][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1][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M].高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2]韦政通.人是可以这样活的[M].台北:洪叶文化出版社,2000.
    [63]冯朝霖&简楚瑛.质性研究:理论与实作对话[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64]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6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6][德]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9]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与教育[M].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70]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71]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林荣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2]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73]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5]罗红波编著.博洛尼亚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76]周少南.斯坦福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7]陈红薇.耶鲁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8]吕林.北京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79]江崇廓,等.清华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80]郝维谦,龙正中.高等教育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0.
    [81]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82]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评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3]亨利·伯格森.创造进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84]马寅初.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8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86]金一鸣.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2.
    [87]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8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9]李大钊.李大钊文选[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90]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9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2]哈耶克.自由宪章[M].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3]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4]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6]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97]伽达默尔.赞美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98]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9]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100]夏中义.从王瑶到王元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1]夏中义.王元化襟怀解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102]伊·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M].佟景韩,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6.
    [10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4]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学名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5]柏拉图.理想国[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06]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07]罗素.教育论[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08]赫尔巴特.教育学讲授提纲[M].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09]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M].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10]夸美纽斯.母育学校[M].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11]涂尔干.教育与社会学[M].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12]胡伟希.思想自由与民主政治[A].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C].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113][美]伊丽莎白·杨-布鲁尔.阿伦特为什么重要[M].刘北成,刘小鸥,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9.
    [114]苏力,陈春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15]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M].陆学善,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19]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20]费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121]萨特.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22]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123]眭依凡.学府之魂(第1卷)[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124]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25]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6]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27]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3.
    [128]孙正津.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129]陈侠.论教育规律及其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130]许邦官.教育哲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
    [13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132]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133]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4]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5]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36]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38]王天一,方晓东.西方教育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139]波普.无穷的探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140]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3.
    [14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2]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43]罗明基.教学论进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44]瞿保奎.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989(教育学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45]席勒.美育简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46]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上海:三联书店,1996.
    [147]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48]孙培青.世界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149]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
    [150]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51]周洁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52]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53]笛卡尔.笛卡尔思辨哲学[M].尚建新,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54]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155]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56]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158]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59]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60]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16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6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89.
    [163]凯洛夫.教育学.[M].沈颖,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
    [16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65]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6]吴式颍,等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九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167]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68][美]墨菲,布鲁克纳.芝加哥大学的理念[M].彭阳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69]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7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71]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72]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7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74]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75]Brubacher,J. S. On the F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2.
    [176]Dewey,J. Democracy and Education[M]. New York:Macmillan,1916.
    [177]Dewey.J. A Common Faith[M]. New Ha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34.
    [178]Adler.M. J. The Teacher-The Mind[M]. Chicago:Henry Regenery,1953.
    [179]Beck,C.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An Introducation[M]. Boston:Little Brown,1974.
    [180]Hutchins.R. M. The Conflict in Education[M].New York:Harper & Row,1953.
    [181]Huxley,A.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M].New York:Harper,1956.
    [182]Oxtoby.W. G. Word Religions:Western Traditions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83]A.Flitnerl(ed)&W.v.Humboldt. Schriften our Anthropologieund Bildung Frankfurt[M].19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