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北民族叙事诗的产生与发展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西北民族叙事诗作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以往关于西北民族叙事诗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大多只是针对某一具体方面,缺少全面系统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西北民族叙事诗的产生与发展作为关照对象,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探寻西北民族叙事诗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研究过程中,从宏观角度入手,进而推进到西北民族叙事诗的具体文本解读,在产生问题上重点对西北民族叙事诗产生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在发展问题上重点进行影响研究,探讨相关因素对西北民族叙事诗发展的作用。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对西北民族叙事诗作概括介绍,重点根据前人对西北民族叙事诗的产生及发展问题作一较为全面的研究综述,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第二部分对文学的起源及叙事诗的特征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对西北民族史诗及西北民族一般叙事诗的产生问题进行探讨,在前人观点基础上总结升华。第四部分对西北民族史诗与西北民族一般叙事诗的发展作微观探究,从主题、情节等因素的变化与发展中寻找西北民族叙事诗的发展演变规律。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对论文研究意义进行进一步阐述。
     西北民族地区在生产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民族思想意识、审美习惯等方面与中原汉民族地区存在差异,叙事诗是他们表达自我的常见方式。在对西北民族史诗及一般叙事诗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西北民族地区更多的文化特色陆续呈现,这对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material legatary,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 has great study value.At past study o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always only about one concrete part.It lacks of whole and systemic study.This paper keeps an eye o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depended on predecessor researches.Does systemic study on the whole.Looks for inner rule of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On the process of study,it will start with macroscopic point,and press to text reading,emphasing analysing and summarizing formation mode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 on formation problems.And emphasing doing affect study on formation problems,Discussing action to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 factors refered.
     The paper are disparted of five parts.The first one is foreword.Understands overall knowledge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The focus is doing an all-around research summarization of problem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 depended on predecessors production.And nails down the paper’s study direction and keystone.The second part talks about birthing of liter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 Poem.The third part talks about formation problems of the epic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Northwest National Common Narrative Poem.Summarising and sublimating depended on predecessors viewpoints.The forth one,does microcosmic researches about development of the epic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Northwest National Common Narrative Poem.Finds out development rules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 from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bjects ,polts and so on.The last one,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discusses further about the paper’s study significance.
     Northwest China areas is different from Han Zhongyuan region at the production of life, physical environment, national ideology, aesthetic habits and so on.Epic is their usual ways used to express themselves.On the study process o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about Narrative Poem of Northwest Minority.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gradually takes on mo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in Northwest China areas,and to today’s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引文
①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②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③尕藏才旦、格桑本.青藏高原游牧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④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36页.
    ⑤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38页.
    ⑥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197页.
    ⑦贾木查.史诗《江格尔》探渊[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⑧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7-90页.
    ⑨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⑩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
    11尕藏才旦.史前社会与格萨尔时代[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①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218页.
    ②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7页.
    ③[荷]米尼克·希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M].尹虎彬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0页.
    ④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3-254页.
    ⑤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3页.
    ⑥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⑦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⑧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125页.
    ⑨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⑩柯杨.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①林修澈与黄季平.蒙古民间文学[M].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版,第137页.
    ②毕桪.哈萨克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69页.
    ③毕桪.哈萨克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10-413页.
    ④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335页.
    ⑤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页.
    ⑥[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8页.
    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13页.
    ①引自[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梁真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79页.
    ②杨恩洪.国外格萨尔研究综述.载于《格萨尔学集成(第一卷)》[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217页.
    ③转引自萨仁格日勒.蒙古史诗生成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④乌兰巴托.江格尔史诗(蒙古国新文字版)[M].北京:科学院出版社,1968年版,第10页.
    ⑤贾木查.史诗《江格尔》探渊[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27页.
    ⑥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5-91页.
    ①赵炎秋、毛宣国.文学理论教程[M].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386-390页.
    ②赵炎秋、毛宣国.文学理论教程[M].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397页.
    ①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页.
    
    ①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源起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②引自近代诗歌http://baike.baidu.com/view/2033022.htm.
    ③转引自潜明兹.史诗探幽[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④格萨尔研究(第三集)[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07页.
    
    ①潜明兹.史诗探幽[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13页.
    ④格日勒扎布.《江格尔》产生的前提与历史文化基因(J).民族文学研究,1990,2.
    ①王德和.黑格尔史诗理论初探[J].载于《格萨尔研究(第三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114页.
    ②格萨尔研究(第三集)[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129页.
    ①引自肖方.从游牧到定居——中国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J].民族团结,1999,6.
    ②同①
    ③金峰.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宝贵财富[N].人民政协报,2001年03月11日第006版专刊.
    ④马骏骐.对游牧文化的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1999,3.
    ①引自肖方.从游牧到定居——中国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J].民族团结,1999,6.
    ①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页.
    ①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161页.
    ②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281-282页.
    ①田茂军.少数民族叙事诗略论[J].吉林大学学报,1995,1.
    ①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①加俊.文化变迁中的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1.
    ①赵炎秋、毛宣国.文学理论教程[M].长沙:岳麓书院2000年版,第409-410页.
    ②[荷]米尼克·希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M].尹虎彬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2页.
    ①引自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阎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②参见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276页.
    ①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阎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②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阎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③引自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69134.
    ①刘立千.格萨尔王传·天界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前言第5-6页.
    ①潜明兹.史诗探幽[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143-144页.
    ②仁钦道尔吉.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16页.
     ①仁钦道尔吉.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3-44页.
    ②热依罕.维吾尔族叙事诗的结构原则[J].民族文学研究,1990,3.
    ①常征、孙国明.评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塔依尔与佐合拉[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1987,1.
    ②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浅谈维吾尔爱情叙事诗中“殉情母题”及其文化内涵——以尼扎里爱情叙事诗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5,4.
    ①谈士杰.浅谈藏族民间叙事诗《札洛去经商》的思想性和和艺术性[J].青海社会科学,1992,5.
    ②[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0页.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梁真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6][瑞]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7][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9]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10][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1]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阎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5]潜明兹.史诗探幽[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17]林修澈与黄季平.蒙古民间文学[M].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版.
    [18]乌兰巴托.江格尔史诗(蒙古国新文字版)[M].北京:科学院出版社,1968年版.
    [19]赵炎秋、毛宣国.文学理论教程[M].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20]格萨尔研究(第三集)[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1]马学良、梁庭望、李云忠.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编.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上、下)[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23] [荷]米尼克?希伯、尹虎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5]孛尔只斤?吉尔格勒.游牧文明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赵秉理.格萨尔学集成(第一、二、三卷)[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27]赵秉理.格萨尔学集成(第四卷)[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28]赵秉理.格萨尔学集成(第五卷)[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29]扎西东珠、王兴先.《格萨尔》学史稿[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0]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1]尕藏才旦、格桑本.青藏高原游牧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32]尕藏才旦.史前社会与格萨尔时代[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3][法]石泰安、耿昇译.西藏史诗与说唱艺人的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4]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仁钦道尔吉、郎樱.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6]仁钦道尔吉.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7]萨仁格日勒.蒙古史诗生成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贾木査.史诗《江格尔》探渊[M].汪泽英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苏]谢?尤?涅克留多夫.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M].徐昌汉、高文风、张积智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0]斯钦巴图.江格尔与蒙古族宗教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郎樱.玛纳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毕桪.哈萨克族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43]柯杨.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4]益西拉姆.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赵志立.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21世纪的网络传播[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仁钦道尔吉.关于《江格尔》的形成与发展[J].民族文学研究,1996(3).
    [2]仁钦道尔吉.蒙古—突厥英雄史诗情节结构类型的形成与发展[J].民族文学研究,2000(1).
    [3]斯钦巴图.蒙古英雄史诗抢马母题的产生与发展[J].民族文学研究,1996,(3).
    [4]何克俭.评回族民间叙事诗《吆骡子》[J].固原师专学报,1982(3).
    [5]谈士杰.浅谈藏族民间叙事诗《札洛去经商》的思想性和和艺术性[J].青海社会科学,1992(5).
    [6]阿不都外力?克热木.浅谈维吾尔爱情叙事诗中“殉情母题”及其文化内涵——以尼扎里爱情叙事诗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5(4).
    [7]田茂军.少数民族叙事诗略论[J].吉林大学学报,1995(1).
    [8]刘发俊.史诗《玛纳斯》的社会功能[J].民族文学研究,1989(6).
    [9]马雪莲、曹莉萍.试论西北回族叙事诗中的悲剧意识及其成因[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0]加俊.文化变迁中的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1]张凤武.新疆各族人民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歌——关于柯尔克孜族民间叙事诗《玛玛克——绍波克》的社会-历史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报,1999(2).
    [12]丁子人.简论维吾尔族三首民间叙事诗[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13]张佩成、胡坚强.论回族爱情叙事诗的悲剧美——以《马五哥与尕豆妹》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4(4).
    [14]常征、孙国明.评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塔依尔与佐合拉》[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1987(1).
    [15]热依罕.维吾尔族叙事诗的结构原则[J].民族学文研究,1990(3).
    [16]贺学君.中华多民族民间叙事诗谫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0(3).
    [17]胡卫国.我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对立与融合[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18]孛?吉尔格勒.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19]金峰.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宝贵财富[N].人民政协报,2 0 0 1年0 3月1 1日第0 0 6版专刊.
    [20]邵清隆.论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J].实践,2004(10).
    [21]马骏骐.对游牧文化的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1999(3).
    [22]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源起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3]肖方.从游牧到定居——中国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J].民族团结,1999(6).
    [1]王沂暖、华甲译.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王沂暖、何天慧译.格萨尔王传?花岭诞生之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王沂暖、华甲译.格萨尔王传?天岭卜筮之部[M].西宁:青海省文联,1959年版.
    [4]王沂暖、唐景福译.格萨尔王传?赛马七宝之部[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5]王沂暖译.格萨尔王传?世界公桑之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王沂暖译.格萨尔王传?降妖伏魔之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7]王沂暖、上官剑笔译.格萨尔王传?卡切玉宗之部[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
    [8]王沂暖、何天慧译.格萨尔王传?分食大牛?安定三界之部[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9]色道尔基译.江格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居素甫?玛玛依演唱,刘发俊等整理.玛纳斯(第一部上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居素甫?玛玛依演唱,刘发俊等整理.玛纳斯(第一部下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2]耿世民译.乌古斯可汗的传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4]苏力坦?米吉提编唱,常世杰翻译整理.塞里木湖的传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李树江.回族民间叙事诗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6]尕藏才旦.拉萨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7]哈萨克族民间叙事长诗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海尔克特.维吾尔族古典长诗劳动与爱情[M].并亚、甲尔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9]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回族专集[M].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印.1980年版.
    [20]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土族文学专集(二)[M].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印.197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