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电影顽童”的黑色游戏王国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第一部影片《水库狗》开始,其影片所表现出来的边缘人物形象、游戏式暴力美学、后现代叙事策略就带动了1990年代以来电影的走向。虽然极力表现暴力和死亡,但昆汀·塔伦蒂诺通过幽默的语言和有情有义的人物来弱化暴力带来的直观刺激。虽然一直通过反叛主流结构来解构影片,但是昆汀·塔伦蒂诺又没有由于手法过于先锋而失去观众,恰恰相反,他成为了暴力美学和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
     本文主要分为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前言主要是介绍有关昆汀·塔伦蒂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正文所要论述问题的大体框架。正文从影片人物形象、叙事内容和叙事策略三方面入手,第一部分是关于暴力下的边缘人物形象,作者把人物分为道义魔王和复仇女神两类,道义魔王是指那些残暴的性格中仍然不乏“人性”的男性,复仇女神是指那些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女性形象,两者都是为暴力服务的。第二部分是关于黑色叙事内容,主要是研究游戏式暴力和无铺垫死亡。昆汀·塔伦蒂诺更多的是从游戏的角度来解读帮派之间争斗的暴力,沉重的伤亡也让昆汀·塔伦蒂诺用游戏人生的价值观和死亡哲学消解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的是后现代叙事策略,主要从消解固有类型、反叛主流叙事模式、拒绝道德评价、引入通俗文化和创新言语表达艺术四方面加以分析。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From the first movie "Reservoir Dog" directed by Quentin Tarantino, the marginalized person images, the game type aesthetics of violence and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strategy displayed in his movie have actually led the 1990s movie's trend. Although he displays the violence and the death vigorously, the direct-viewing stimulation which the violence brings was weaken by the humorous words and righteous characters. Although he is accustomed to deconstruct his movie with rebelling and subverting mainstream structure, he never lost the audience as a result of using pioneer techniques overly, on the contrary, he became the representative personage of aesthetics of violence and the independent movies.
     This paper mainly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 foreword, the main text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oreword is focused on introduc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s of Quentin Tarantino and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main text. The main text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movie character image, the narrative content and the narrative strategy.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marginalization character image in violence, the author divides the character into two kinds: the righteous fiend refers to tyrannical male with humanity and the goddess of vengeance refers to these female who were insulted and injured by the violence, both of them are serving for the violence.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black narrative content that studies the game type violence and the non-boding death. Quentin Tarantino prefers to read the violence which between the faction battle from game's angle, the serious death also let the Quentin Tarantino dispels with the playing life values and the death philosophy. The third part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strategy with four aspects, such as resolves the fixed type, rebels against the mainstream narrative mode, rejects the morals evaluation, permeates the popular cultural and innovates the art of spoken expression. The conclusion part is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引文
[1]转引自[美]斯蒂文·温伯格,《做粉先生之不易:塔伦蒂诺的顶级专业人士》,吉晓倩译,《世界电影》,2006年第3期,第167页。
    [1][美]罗伊·F·鲍迈斯特尔著,《恶--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之中》,崔洪健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
    [1]转引自Miran,《昆汀的狗日子德2区落水狗评论音轨呈献》,《电影评介》,2005年第10期,第93页。
    [2][美]G·史密斯,《昆廷·塔伦蒂诺访谈记》,李小刚译,《世界电影》,1998年第2期,第123页。
    [1]转引自[美]艾瑞克·鲍尔,《剧本创作方法--与昆廷·塔兰蒂诺对话》,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58页。
    [1]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61页。
    [2][英]安妮特·希尔,《危险的营生:作为一种互动现象的电影暴力》,李小刚译,《世界电影》,2006年第1期,第33页。
    [3][英]安妮特·希尔,《危险的营生:作为一种互动现象的电影暴力》,李小刚译,《世界电影》,2006年第1期,第30页。
    [1]转引自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67页。
    [2]游飞、蔡卫著,《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433页。
    [1]蔡卫、游飞编著,《美国电影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201页。
    [1]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61页。
    [1]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61页。
    [1][英]安妮特·希尔,《危险的营生:作为一种互动现象的电影暴力》,李小刚译,《世界电影》,2006年第1期,第35页。
    [2]转引自[美]彼得·毕斯肯德著,《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杨向荣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6页。
    [1]张蜀津,《当代电影创作中的“暴力美学”》,《艺术评论》,2004年第3期,第31页。
    [1][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6页。
    [2][法]贝尔特朗·韦热里著,《禁止死亡》,李建英译,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3]转引自陆扬著,《死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4][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49页。
    [5]转引自[法]贝尔特朗·韦热里著,《禁止死亡》,李建英译,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1]金丹元著,《“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
    [2]李舰著,《不一样的白日梦--中西电影艺术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页。
    [3]蔡卫、游飞编著,《美国电影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61页。
    [2]转引自毛斯,《昆汀·塔伦蒂诺这个人》,《电影新作》,2005年第1期,第24页。
    [1]游飞、蔡卫著,《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页。
    [1]转引自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60页。
    [2][美]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
    [3]转引自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61页。
    [1]转引自[美]G·史密斯,《昆廷·塔伦蒂诺访谈记》,李小刚译,《世界电影》,1998年第2期,第125页。
    [2][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92页。
    [1]游飞、蔡卫著,《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433页。
    [1]转引自[美]艾瑞克·鲍尔,《剧本创作方法--与昆廷·塔兰蒂诺对话》,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58页。
    [1]转引自[美]艾瑞克·鲍尔,《剧本创作方法--与昆廷·塔兰蒂诺对话》,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57页。
    [2][美]G·史密斯,《昆廷·塔伦蒂诺访谈记》,李小刚译,《世界电影》,1998年第2期,第124页。
    [1]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60页。
    [2][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40页。
    [3]李舰著,《不一样的白日梦--中西电影艺术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1]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66页。
    [2][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88页。
    [1]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58页。
    [1]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58页。
    [1][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57-458页。
    [2]转引自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第58页。
    [1]转引自[美]艾瑞克·鲍尔,《剧本创作方法--与昆廷·塔兰蒂诺对话》,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57页。
    [2][美]查尔斯·笛莫,《谈昆廷·塔兰蒂诺的剧作》,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73页。
    [1]转引自[美]艾瑞克·鲍尔,《剧本创作方法--与昆廷·塔兰蒂诺对话》,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第56页。
    1.[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法]贝尔特朗·韦热里著,《禁止死亡》[M],李建英译,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
    3.[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美]彼得·毕斯肯德著,《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M],杨向荣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美]大卫·雷·格里芬著,《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6.[美]罗伊·F·鲍迈斯特尔著,《恶--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之中》[M],崔洪建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7.[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M],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8.[美]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匈]巴拉兹·贝拉著,《可见的人电影精神》[M],安利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10.[英]安吉拉·默克罗比著,《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田晓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1.程青松著,《国外后现代电影》[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12.蔡卫、游飞编著,《美国电影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13.段德智著,《西方死亡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达郎编,《独立精神(三)》[M],现代出版社,2001年版。
    15.范志忠著,《世界电影思潮》[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华明著,《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17.金丹元著,《“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M],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18.贾冀川著,《转型期的欧美电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电影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
    19.李舰著,《不一样的白日梦:中西电影艺术比较》[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0.卢燕、李亦中主编,《隔洋观景--好莱坞影像纵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21.陆扬著,《死亡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邵牧君著,《西方电影史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23.沈国芳著,《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24.游飞、蔡卫著,《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5.张江艺著,《异类风景:荒诞、情色、暴力》[M],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26.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7.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俄]彼·别斯金特,《昆汀·塔伦蒂诺》[J],蔡小松译,《世界电影》,1999年第2期。
    2.[美]G·史密斯,《昆汀·塔伦蒂诺访谈记》[J],李小刚译,《世界电影》,1998年第2期。
    3.[美]艾瑞克·鲍尔,《剧本创作方法--与昆廷·塔兰蒂诺对话》[J],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4.[美]查尔斯·笛莫,《谈昆廷·塔兰蒂诺的剧作》[J],祝虹译,《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5.[美]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J],郝建译,《当代电影》,1996年第4期。
    6.[美]昆汀·塔伦蒂诺,《水库狗》[J],奚虞译,《世界电影》,1998年第2期。
    7.[美]斯蒂文·温伯格,《做粉先生之不易:塔伦蒂诺的顶级专业人士》[J],吉晓倩译,《世界电影》,2006年第3期。
    8.[英]安妮特·希尔,《危险的营生:作为一种互动现象的电影暴力》[J],李小刚译,《世界电影》,2006年第1期。
    9.桂青山,《后现代与当代电影》[J],《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
    10.海力洪,《暴力叙事的合法性》[J],《南方文坛》,2005年第3期。
    11.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2.郝建,《电影天才还是好莱坞的坏孩子》[J],《当代电影》,1996年第4期。
    13.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J],《当代电影》,2002年第5期。
    14.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汀·塔兰蒂诺创作论》[J],《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15.贺幸辉,《把比尔杀死在后现代--影片(杀死比尔)赏析》[J],《电影》,2004年第2期。
    16.李洁芳,《叙事游戏中的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坏孩子”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世界》[J],《艺苑》,2006年第5期。
    17.林听雨,《独立电影与好莱坞》[J],《电影新作》,2006年第5期。
    18.刘跃、刘飞,《好莱坞昆汀·塔伦蒂诺的时代--一九九五年美国夏季电影回顾》[J],《当代电视》,1996年第6期。
    19.南野,《后现代主义在影像世界的流荡》[J],《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
    20.潘秀通、潘源,《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性表征》[J],《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1.汪智超、于明晖,《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电影文本》[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2.王文蓉,《鬼怪天才的拼盘容量--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世界》[J],《电影》,2004年第2期。
    23.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J],《电影艺术》,1998年第6期。
    24.吴辉编译,《昆汀·塔兰蒂诺生平与创作年表》[J],《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25.徐辉,《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J],《当代电影》,2002年第6期。
    26.叶丹晴,《与时间无关--论<低俗小说>中的后现代悬念》[J],《电影评介》,2002年第4期。
    27.于点,《神话·解构·颠覆--类型电影以及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类型电影》[J],《天府新论》,2006年第6期。
    28.于淼,《暴力美学的万花筒--<杀死比尔>的后现代叙事分析》[J],《世界电影》,2005年第2期。
    29.张蜀津,《当代电影创作中的“暴力美学”》[J],《艺术评论》,2004年第3期。
    30.张炜,《灵魂的冲撞--电影暴力美学的启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1.祝虹,《论<低俗小说>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32.左舒拉,《也说昆汀·塔伦蒂诺》[J],《大众电影》,2004年第19期。
    1.《水库狗》(Reservoir Dogs,又名《落水狗》或《霸道横行》,1992)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2.《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又名《黑色追缉令》或《危险人物》,1994)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3.《四个房间》(Four Rooms,又名《荷里活有间怪酒店》或《疯狂终结者》,1995)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4.《杰基·布朗》(Jackie Brown,又名《危险关系》,1997)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5.《杀死比尔Ⅰ》(Kill Bill Ⅰ,2003)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6.《杀死比尔Ⅱ》(Kill Bill Ⅱ,2004)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7.《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篇第5季》(CSI:Las Vegas Season5,2005)(电视剧最后两集)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Tarantino)(美国)
    8.《罪恶之城》(Sin City,2005)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0ben Rodriguez)(美国)(昆汀·塔伦蒂诺名誉导演)
    9.《刑房》(Grind House,2006)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n Rodriguez)&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美国)
    1.《真情罗曼史》(TrueRomance,又名《真实的罗曼史》,1993)托尼·司哥特(Tony Scott)(美国)
    2.《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1994)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美国)
    3.《杀出个黎明Ⅰ》(From DuskTill Dwan Ⅰ,又名《从黄昏到黎明Ⅰ》,1996)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figuez)(美国)
    4.《杀出个黎明Ⅱ》(From Dusk Till DwanⅡ,又名《从黄昏到黎明Ⅱ》1999)斯科特·斯皮格尔(Scott Spiegel)(美国)
    1.《两根老烟枪》(Lock,Stock andTwo Smoking Barrels,1998)盖·里奇(Guy Ritchie)(英国)
    2.《罗拉快跑》(Run Lola Run,1998)汤姆·提可威(Tom Tykwer)(德国)
    3.《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丹尼·保尔(DannyBoyle)(英国)
    4.《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A Chinese Odyssey 1:Pandora's box,1995)刘镇伟(Jeffrey Lau)(中国)
    5.《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A Chinese Odyssey 2:Cinderella,1995)刘镇伟(Jeffrey Lau)(中国)
    网站:http://www.tarantino.info/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